时间: 2025-04-26 01: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6:04
未有天地先融结,方广高深无丈尺。
书言不尽画难成,留与人间作奇特。
在天地未曾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融汇交结的力量。它的广阔和深邃无法用尺码来衡量。书面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绘画也难以再现,唯有留给人间作为一种奇特的存在。
本诗并无明确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天地”可以联想到古代哲学中关于宇宙起源的讨论,尤其是道家思想中关于“道”与“气”的融汇。诗中“奇特”二字也可与古代道教对自然奇观的欣赏相联系。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其诗风常具哲理性,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题广福岩》写于曹邺游历之际,广福岩为著名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宇宙的思考和对艺术表达局限性的感叹。
《题广福岩》采用了简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开篇“未有天地先融结”,便引人思考宇宙形成前的状态,展现了无形的力量。在“方广高深无丈尺”的描述中,诗人将自然的广阔与深邃进行了刻画,传达出一种无边无际的理念,令人产生对宇宙的敬仰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书言不尽画难成”表达了语言与绘画在表达自然奇观时的无力。这里蕴含着一种对艺术表达局限性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尽管书法和绘画是表达美的手段,但面对自然的壮丽,仍显得苍白无力。最后一句“留与人间作奇特”则体现了一种哲学思考:自然的奇特之美是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唯有欣赏与敬畏。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艺术以及宇宙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表达局限性的反思,强调了人类对自然奇观的无能为力,鼓励欣赏和思考。
“未有天地先融结”中的“融结”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书言和画难,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留与人间作奇特”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