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0:03
恭承宠诏临伊洛,静守朝章化比闾。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唯有从容期一德,使齐文教奉皇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恭敬地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伊洛地区,静静地守护着朝廷的法令。市井的风吹动,惊动了伏草,雨后阳光普照,郊野的杂草在车辙中错落。乐器的调整与位置的改变,都在为朝廷服务,笙和篁的声音也能辨别出鲁地的鱼。唯有心中期盼的,是能够保持一种和谐的品德,去促进文教,服务于皇帝的居所。
李绅(约778-817年),字义山,号青松,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多种官职。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拜三川守》创作于李绅担任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职务的恭敬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诗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文人对朝廷的忠诚。
这首诗以严谨的结构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李绅作为官员的职责与担当。开篇的“恭承宠诏”展现了他对皇帝的敬意,接着又表现出对地方治理的思考。这种对治理的关注,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风吹草动、雨后晴空,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安宁之间的关系。
李绅通过对琴瑟的调试、笙篁的停止,表达了对和谐音律的追求,隐喻着对文治的期盼。最后,诗歌以一种从容的态度结束,强调了道德与文教的重要性。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而富有音乐性,情感上则充满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和谐文治的追求。李绅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与对人民的关怀。
李绅在诗中提到的“宠诏”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命令
B. 文人的作品
C. 自然现象
诗中提到的“伊洛”指的是哪个地区?
A. 长江
B. 黄河
C. 伊河和洛河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B. 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C.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李绅的《拜三川守》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前者更注重个人在职务中的责任,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结构与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