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00:54
苏武慢•佳人减膳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欲报厨娘,还呼绣婢,说是药方新忌。
辛椒空荐,鱼炙非宜,镇日长餐松子。
频催举碗,时慰加餐,翻怨小鬟多事。
叹春来玉板金须,一向何曾染指。
犹记得酒分半雅,茶品三番,旧日花茵情意。
情还羞述,意在无言,只向空中画字。
到得而今,玳床孤枕,香阁更无仙剂。
便传来香饭,帘前呼取,雪狸来替。
想要报答厨娘的恩情,又叫来了绣衣的婢女,听说新的药方有忌讳。
辛辣的椒不能吃,炙烤的鱼也不合适,整天只能吃松子。
频繁地催促举起碗来,偶尔安慰加餐,反倒埋怨小丫鬟多事。
叹息春天来了,玉板金须的时光,往昔何曾沾染过这些。
还记得曾经酒分得那么雅致,茶品尝三次,旧日花草上的情意。
情感虽然羞于直言,意念却无从表达,只能在空中画字。
到了如今,玳瑁床上孤单一人,香阁里更没有仙药。
这时传来了香饭,帘前呼唤,雪狸来替我送上。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琐事和情感,语言清新流畅,擅长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中对于饮食和情感的细腻关注,尤其在饮食禁忌和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
《苏武慢•佳人减膳》通过对饮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诗中通过对佳人饮食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在对厨娘和绣婢的提及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她们的依赖,还流露出对生活中温情的追忆。松子的单调象征着生活的单一与无趣,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恨。
“叹春来玉板金须,一向何曾染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叹息。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诗人却感到自己与美好时光的隔绝。接着,诗人通过回忆与佳人共饮的雅致时光,进一步突出了现在的孤独和失落。最后,提到香饭和雪狸,暗示着生活仍需继续,虽然内心孤独,但生活的细节依旧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的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出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厨娘”主要负责什么?
诗中“松子”主要象征什么?
“叹春来玉板金须”中的“春”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