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苏武慢•佳人减膳》

时间: 2025-04-25 08:00:54

诗句

欲报厨娘,还呼绣婢,说是药方新忌。

辛椒空荐,鱼炙非宜,镇日长餐松子。

频催举碗,时慰加餐,翻怨小鬟多事。

叹春来玉板金须,一向何曾染指。

犹记得、酒分半雅,茶品三番,旧日花茵情意。

情还羞述,意在无言,只向空中画字。

到得而今,玳床孤枕,香阁更无仙剂。

便传来香饭,帘前呼取,雪狸来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00:54

原文展示:

苏武慢•佳人减膳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欲报厨娘,还呼绣婢,说是药方新忌。
辛椒空荐,鱼炙非宜,镇日长餐松子。
频催举碗,时慰加餐,翻怨小鬟多事。
叹春来玉板金须,一向何曾染指。
犹记得酒分半雅,茶品三番,旧日花茵情意。
情还羞述,意在无言,只向空中画字。
到得而今,玳床孤枕,香阁更无仙剂。
便传来香饭,帘前呼取,雪狸来替。

白话文翻译:

想要报答厨娘的恩情,又叫来了绣衣的婢女,听说新的药方有忌讳。
辛辣的椒不能吃,炙烤的鱼也不合适,整天只能吃松子。
频繁地催促举起碗来,偶尔安慰加餐,反倒埋怨小丫鬟多事。
叹息春天来了,玉板金须的时光,往昔何曾沾染过这些。
还记得曾经酒分得那么雅致,茶品尝三次,旧日花草上的情意。
情感虽然羞于直言,意念却无从表达,只能在空中画字。
到了如今,玳瑁床上孤单一人,香阁里更没有仙药。
这时传来了香饭,帘前呼唤,雪狸来替我送上。

注释:

  • 厨娘:指厨房的女工,负责做饭的人。
  • 绣婢:指绣花的婢女,通常是较为细致和优雅的职位。
  • 药方新忌:新的药方中有禁忌,指不能吃某些食物。
  • 松子:指松树的种子,通常用作零食。
  • 玉板金须:比喻春天的时节和华美的景致。
  • 玳床孤枕:玳瑁制成的床,形容孤单的枕边之梦。
  • 香阁:指香气四溢的房间,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闺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琐事和情感,语言清新流畅,擅长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中对于饮食和情感的细腻关注,尤其在饮食禁忌和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苏武慢•佳人减膳》通过对饮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诗中通过对佳人饮食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在对厨娘和绣婢的提及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她们的依赖,还流露出对生活中温情的追忆。松子的单调象征着生活的单一与无趣,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恨。

“叹春来玉板金须,一向何曾染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叹息。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诗人却感到自己与美好时光的隔绝。接着,诗人通过回忆与佳人共饮的雅致时光,进一步突出了现在的孤独和失落。最后,提到香饭和雪狸,暗示着生活仍需继续,虽然内心孤独,但生活的细节依旧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的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对厨娘和绣婢的依赖,以及饮食禁忌带来的困扰。
    • 第二联:描绘了日常饮食的单调,以及对小丫鬟的怨恨。
    • 第三联: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产生对比,加重了失落感。
    • 第四联:描述当下的孤独,强调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玳床孤枕”形象地表达孤独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情还羞述,意在无言”的表达,赋予情感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出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厨娘:象征生活的温暖与关怀。
  • 松子:象征单调的生活与内心的空虚。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但同时也反映出失去的美好。
  • 玳床:象征华丽与孤独,暗示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厨娘”主要负责什么?

    • A. 织布
    • B. 做饭
    • C. 照顾花园
    • D. 教书
  2. 诗中“松子”主要象征什么?

    • A. 丰富的生活
    • B. 单调的饮食
    • C. 春天的花朵
    • D. 酒的美好
  3. “叹春来玉板金须”中的“春”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新生
    • C. 哀愁
    • D. 过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作,表现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 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饮酒的关系。

诗词对比

  • 董以宁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但董以宁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细节,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情感的深邃与浓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北禅院避暑联句 奉和鲁望寒日古人名一绝 奉和鲁望叠韵吴宫词二首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声 奉和鲁望齐梁怨别次韵 润卿遗青z3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 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 褚家林亭 伤开元观顾道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培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乃文乃武 百闻不如一见 风驰电逝 刈熟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生气蓬勃 鄙啬 建之底的字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拗曲作直 食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門字旁的字 夸能斗智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戛玉敲冰 久经风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