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2:26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
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
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斯。
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
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
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
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亦为此。
谓非贬谪实累囚,谓是归田犹禄仕。
忆昔汉唐与本朝,咸有自新及起废。
如今岂无大眚及溥天,不在他时洒心例。
人生如寓年年老,岁岁彫零人渐少。
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
祠官之设自何时,闻是元丰宰相之所为。
欲摈老成皆不用,托於优假创斯规。
当时弊政出一切,岂谓疮疣后世遗。
专宠持权事虽巧,荣华宁得多时好。
君不见金陵零落故相家,一如寂寞韶阳庙。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2:26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斯。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亦为此。谓非贬谪实累囚,谓是归田犹禄仕。忆昔汉唐与本朝,咸有自新及起废。如今岂无大眚及溥天,不在他时洒心例。人生如寓年年老,岁岁彫零人渐少。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祠官之设自何时,闻是元丰宰相之所为。欲摈老成皆不用,托於优假创斯规。当时弊政出一切,岂谓疮疣后世遗。专宠持权事虽巧,荣华宁得多时好。君不见金陵零落故相家,一如寂寞韶阳庙。
仲冬冬至之后,春天从地下归来。去年春天在此寺相遇,今年又在此寺重逢。春去春来,不再见到花草,只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人生七十岁能有几次,四次逢春都在这里。祠官不再更替,就像仓庾氏一样,长久任职无期限。大农赋禄随官品而定,丰俭自古有定数。在世间度过一生,饥饱生死都不关心。年老无才本是常态,当年的豪俊也曾如此。说是贬谪实则如囚,说是归田仍是禄仕。回忆汉唐及本朝,都有自新和起废。如今难道没有大灾难降临天下,不在其他时候洒心自新。人生如寄居年年老去,年年凋零人渐少。不要嫌弃四次见到魏唐春,还能逢春到华皓之年。祠官的设置从何时开始,听说是在元丰年间宰相所为。想要摒弃老成不用,托于优假创立此规。当时的一时弊政,岂料成为后世的疮疣。专宠持权虽巧妙,荣华富贵岂能长久。你看不见金陵零落的故相家,就像寂寞的韶阳庙。
作者介绍:张嵲(1096-1148),字文潜,号南轩,北宋诗人,与黄庭坚、陈师道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至后,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同时对官场的长久任职和世事变迁表达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冬至后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一句,以东风刮地如惊雷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对祠官长久任职的描述,反映了官场的僵化和世事变迁的无奈。最后,诗人以金陵故相家的零落,暗示了荣华富贵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至后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对官场的长久任职和世事变迁表达感慨。诗人通过对祠官长久任职的描述,反映了官场的僵化和世事变迁的无奈。最后,诗人以金陵故相家的零落,暗示了荣华富贵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风刮地如惊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祠官不复更递代”反映了什么? A. 官场的僵化 B. 官场的活力 C. 官场的变迁 D. 官场的繁荣
诗中“金陵零落故相家”暗示了什么? A. 荣华富贵的长久 B. 荣华富贵的短暂 C. 世事的无常 D. 世事的定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