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7:22
原文展示:
赞重清芳却恨迟,诗人曾费几多词。
春风无限无名草,莫道芙蓉不遇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芙蓉花的赞美,尽管它的清香高洁,但又感叹它开花的时间迟缓。诗人曾经为此写过不少诗句。春风吹拂,草木茂盛,然而那些无名的草却不如芙蓉出众,因此不要说芙蓉花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注释:
典故解析:
芙蓉花,指的是荷花,历代诗人常以其象征清纯、高洁的品质而受到赞美。诗中提到的“无名草”,暗指那些平凡而不起眼的花草,强化了芙蓉的独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年-1527年),明代书法家、诗人,是“明四家”之一,擅长书法与诗词,风格独特,常以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赞重清芳却恨迟”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芙蓉的喜爱,同时又流露出一丝遗憾,仿佛在叹息着美好事物总是来得太晚。接下来的“诗人曾费几多词”展示了诗人与芙蓉之间的情感联系,他曾为之倾注心血,写下无数的赞美诗句,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再看“春风无限无名草”,春风带来了生机,但却同时让无名的草木与芙蓉相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平凡与卓越的思考。最后一句“莫道芙蓉不遇时”则是诗人的一种宣言,不应因为时机的迟到而低估芙蓉的价值,反映出一种对美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自身与美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美的价值与时机的问题,强调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真美依然存在,值得赞美与珍惜。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所指的“芙蓉”主要象征什么?
A. 平凡
B. 高洁
C. 繁茂
诗人对芙蓉的态度是?
A. 轻视
B. 赞美与惋惜
C. 忽视
“莫道芙蓉不遇时”这句诗的意思是?
A. 芙蓉不美
B. 芙蓉的美应被珍视
C. 不需要关注芙蓉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