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蒪塘归东园四首》

时间: 2025-07-28 10:38:25

诗句

嫩晴无日也无风,政是春光酒样醲。

行到中峰元来觉,回头已度打头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38:25

原文展示:

嫩晴无日也无风,政是春光酒样醲。行到中峰元来觉,回头已度打头峰。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温柔晴朗的日子里,天上没有太阳,也没有风,正像是春光般浓醇的美酒。我走到中峰时,突然感到一种清醒,回头一看,已经越过了最初的那座山峰。

注释:

  • 嫩晴:指温和而清新的晴天。
  • 政是:正是,确实是。
  • 春光: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酒样醲:像酒一样浓厚,形容春光的美好。
  • 中峰:指山的中间高峰。
  • 打头峰:最初的山峰。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登山”这一行为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和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晴朗日子,作者与友人一同登山游玩时写成,意在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自然的宁静。开头两句“嫩晴无日也无风,政是春光酒样醲”,无疑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春日的迷人图景。在没有烈日和风的情况下,春天的气息显得格外浓厚,似乎是大自然为人们酿造的美酒。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恬静。

接下来的两句“行到中峰元来觉,回头已度打头峰”,则传达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对自我的领悟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行走在中峰,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越过了最初的挑战,这种觉悟象征着人生的成长与进步。整首诗不仅描写了外在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内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嫩晴无日也无风:描绘了一个温和的春日,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2. 政是春光酒样醲:通过比喻,将春天的美好与浓醇的美酒相提并论,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令人陶醉的感受。
    3. 行到中峰元来觉:在经过一定的旅程后,作者意识到了某些道理,暗示着人生的领悟。
    4. 回头已度打头峰:回首往昔,发现自己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困难,象征着成长和进步。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光酒样醲”将春光比作美酒,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感悟的结合,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旅程的思索,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春光: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生机,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山峰:象征人生的挑战与目标,通过攀登山峰反映出奋斗和超越自我的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的诗风以什么为特色? A. 豪放 B. 清新自然 C. 典雅古朴

  2. “春光酒样醲”中的“酒”用作比喻是为了表达什么? A. 春光的浓厚 B. 酒的香醇 C. 自然的清新

  3. 诗中“打头峰”指的是什么? A. 最初的山峰 B. 最高的山峰 C. 中间的山峰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不过更侧重于秋天的意境,而杨万里的作品则聚焦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相关研究文献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如梦令 谒金门·春欲去 书壁 答圆悟偈 酬人偈 宝峰读驹父壁间诗次其韵二首 其一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五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四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字旁的字 事核言直 微时故剑 一同 身字旁的字 泥古拘方 不厌其详 殳字旁的字 包含额的成语 乙字旁的字 揎拳拢袖 山字旁的字 覆允 上僭 狂想 包含指的成语 成文法 包含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