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39
原文展示:
水满寒塘菊满篱,篱边无限彩禽飞。
西园夜雨红樱熟,南亩清风白稻肥。
草色自留闲客住,泉声如待主人归。
九霄岐路忙于火,肯恋斜阳守钓矶。
白话文翻译:
池塘水满,寒冷的水面上菊花盛开,篱笆旁边五彩斑斓的鸟儿在自由飞翔。
西边的园子里,夜雨过后红樱已经成熟,南边的田地里,清风吹拂,白稻长势喜人。
草地的颜色恰好留给悠闲的客人栖息,泉水的声音似乎在等待主人归来。
九天的岐路上,忙碌的人们如火如荼,而我却不愿意在斜阳下守着钓鱼的矶石。
注释:
- 寒塘:寒冷的池塘。
- 菊:菊花,象征秋天和清雅。
- 彩禽:五彩斑斓的鸟类。
- 西园:指西边的园子,西方的田园风光。
- 夜雨:夜间的雨水,营造了清新的氛围。
- 清风:指清新的风,给稻田带来生机。
- 闲客:悠闲的客人,暗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宁静。
- 九霄岐路:指远方的路途,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忙碌。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字子华,唐代诗人,后世称为“韦氏”。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兼具清丽与豪放,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庄的别业,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社会动荡频繁,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诗中流露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开篇的“水满寒塘菊满篱”,以生动的画面引人入胜,既描绘了秋冬季节的寒冷,又表现出菊花的坚韧与清幽。接着,诗人描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机,西园的夜雨带来了丰收的红樱,南亩的清风又使白稻丰盈,营造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图景。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草色自留闲客住,泉声如待主人归”,这两句通过草地与泉水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希望有朋友到访,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则转向人生的思考,面对纷繁忙碌的世事,诗人却选择宁静的生活,流露出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满寒塘菊满篱:描绘了寒塘水位上涨,菊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秋天的寒冷与生机。
- 篱边无限彩禽飞:表现了篱笆旁鸟儿自由飞翔的生动画面,象征自然的活力。
- 西园夜雨红樱熟:通过夜雨的描写,表现出红樱的丰收,体现了自然规律的和谐。
- 南亩清风白稻肥:清风吹拂,白稻长势喜人,传达出丰收的喜悦与安宁。
- 草色自留闲客住:草地的颜色吸引悠闲的客人,暗示了对友人到来的期待。
- 泉声如待主人归:泉水的声音象征着温馨的等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九霄岐路忙于火:描绘了繁忙的生活,强调世俗的喧嚣与忙碌。
- 肯恋斜阳守钓矶:诗人选择不愿意留恋繁华,而是向往宁静的钓鱼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声如待主人归”,将泉水的声音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对仗:前四句与后四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菊、鸟、稻、草、泉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田园画卷。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繁忙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塘:象征孤寂与清冷,同时暗示生命的坚韧。
- 菊:代表高洁与清雅,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
- 彩禽:象征自由与生机,反映自然的美好。
- 西园:作为自然之地,象征安宁与丰收。
- 清风:代表和谐与舒适,传达了自然的恩赐。
- 泉声:象征宁静,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满寒塘菊满篱”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暴雨来临
- B. 秋天的宁静
- C. 冬天的寒冷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清风”指的是:
- A. 刮风的天气
- B. 田地里的风
- C. 心灵的宁静
- 答案:B
-
诗人选择不愿意留恋繁华的原因是:
- A. 追求名利
- B. 向往宁静的生活
- C. 生活的无奈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韦庄的《题汧阳县马跑泉》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韦庄偏向于描绘生活的恬淡与闲适,而王维则更注重呈现自然的静谧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