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杜鹃》

时间: 2025-05-02 12:58:42

诗句

猛为春归苦口嘶,桐花满地绿荫齐。

自从康节先生后,孤汝天津故意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8:42

原文展示:

杜鹃
张衡

猛为春归苦口嘶,
桐花满地绿荫齐。
自从康节先生后,
孤汝天津故意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惋惜,杜鹃鸟在这时痛苦地叫着。地面上满是桐花,绿荫如盖。从康节(即王粲)之后,你(杜鹃)在天津故意鸣叫,是多么的孤独啊。


注释:

  • :突然、强烈的意思。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苦口嘶:痛苦地鸣叫。
  • 桐花:指的是桐树开的花,象征春天。
  • 绿荫齐:指树木茂盛,形成的阴凉。
  • 康节:王粲的字,提及他与杜鹃的关联。
  • 孤汝:意指孤独的你(杜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康节先生”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他的作品中也涉及到杜鹃的主题。杜鹃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孤独和哀伤的象征,尤其在春天的鸣叫引发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以诗词和科学成就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的感怀以及对杜鹃鸟的同情。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鹃》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感怀。开头“猛为春归苦口嘶”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杜鹃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因孤独而发出的悲鸣,暗示了春天并不是单纯的欢乐,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桐花满地绿荫齐”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映衬出杜鹃的孤独,绿色的阴影和满地的桐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春光明媚,内心的孤寂依然难以摆脱。最后提到康节,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孤独的深刻反思,这种孤独不仅仅是杜鹃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整首诗在对春天的描绘中,渗透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猛为春归苦口嘶”:春天的到来使得杜鹃鸟痛苦地鸣叫,突显了春天的矛盾情感。
    • “桐花满地绿荫齐”:描绘出春日的美丽景象,桐花盛开,绿荫成蔽。
    • “自从康节先生后”:提及王粲,暗示杜鹃的哀鸣与历史的关联。
    • “孤汝天津故意啼”:强调杜鹃的孤独和哀伤,表现出一种命运的无奈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与痛苦的鸣叫相结合,体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 对仗:诗句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的和谐。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深刻反思,表现出生命的无常和哀愁。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复苏。
  • 杜鹃:象征孤独和哀伤,常与思念和怀旧相联系。
  • 桐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繁盛,但同时也暗示着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哀伤
    c) 春天的美丽

  2. “桐花满地绿荫齐”中“桐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命的繁荣
    b) 生命的短暂
    c) 生命的孤独

  3. “康节先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王粲
    c) 杜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衡的《杜鹃》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前者通过自然意象展示了对生命的感悟,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各有独特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张衡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微之见过 孤桐 世故 宿雨 送何圣从龙图 黄菊有至性 还家 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 送程公辟守洪州 题定林壁怀李叔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褶迭 包含羁的词语有哪些 拳勇 寡不敌众 栖踤 聪明反被聪明误 尢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画沙聚米 实致 螫手解腕 至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金母木公 化为灰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