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45
莫去沙边学钓鱼,
莫将百丈作辘轳。
清江濯足窗下坐,
燕子日长宜读书。
不要去沙滩上学钓鱼,
也不要把百丈长的绳索当作辘轳。
坐在窗下,清江水轻轻洗涤双足,
燕子在阳光下飞翔,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燕子”和“清江”等意象,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书香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喧嚣的拒绝。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受到苏轼的影响。黄庭坚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艺术上追求自然与真实。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生活经历的丰富使他对于读书和自然的感悟更加深刻。诗中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学习和阅读的重视,以及对浮躁世界的避让。
《侄梠随知命舟行》是一首蕴含哲理与自然情趣的诗作。诗人开篇以“莫去沙边学钓鱼”劝诫读者,不要追逐外界浮华的事物,钓鱼在这里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行为,更是对世俗追求的隐喻。这种对外界诱惑的拒绝,表明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提出“莫将百丈作辘轳”,这里的“百丈”象征着繁重与束缚,而“辘轳”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诗人通过这种比喻,提醒人们不要陷入繁忙的世俗生活,应该寻求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
后两句“清江濯足窗下坐,燕子日长宜读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读书图景。诗人在窗下坐着,脚浸在清澈的江水中,周围的燕子在阳光下飞舞,展现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这样的场景不仅令人向往,更强调了读书的乐趣与价值。整体来看,诗的意境清新脱俗,充满了对自然与知识的热爱。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倡导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反对浮华与繁忙的世俗生活。
诗中提到的“百丈”指的是什么?
诗人劝诫人们不要去沙边学钓鱼的原因是?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