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

时间: 2025-04-25 22:15:18

诗句

马急人忙尘路喧,几从朝出到黄昏。

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5:18

原文展示: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
马急人忙尘路喧,
几从朝出到黄昏。
今来合掌听师语,
一似敲冰清耳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尘世的忙碌与喧嚣中,经历了一整天的奔波,终于来到安国寺,双手合十聆听高僧的教诲。此时的心境如同清脆的冰面被轻轻敲击,清明而又宁静。

注释:

  • 马急人忙:形容行色匆匆,环境嘈杂。
  • 尘路:指世俗的道路,象征繁杂的生活。
  • 合掌:表示尊敬与虔诚,通常用于佛教礼仪。
  • 听师语:聆听师父的教诲与教导。
  • 敲冰:比喻声音清脆,象征清净的内心感受。
  • 耳根:指听觉,这里引申为心灵的感悟。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确的典故,但“合掌”作为佛教礼仪,强调了诗人与上人之间的尊敬关系。诗中的“敲冰”意象,则常用来形容清净明澈的心境,与佛教的修行理念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人生、自然与宗教哲理,风格清新,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见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繁华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浮躁依然存在。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表达对宁静与智慧的渴望。

诗歌鉴赏: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马急人忙尘路喧”即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出繁忙的生活状态,读者能感受到一种压迫感和喧嚣。随着诗人从尘世中抽离,来到安国寺,心灵得以片刻的宁静,诗中的“合掌”不仅是对上人的尊重,更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归属与向往。

最后两句“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敲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听闻高僧教诲时的清新与觉醒。这种清澈的感受,仿佛是对世俗繁杂的解脱,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与宁静,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急人忙尘路喧:在尘世的喧嚣中,人们急匆匆地奔波,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安静下来。
  2. 几从朝出到黄昏:诗人一天的辛劳,从早到晚的奔波不息,更加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忙碌。
  3. 今来合掌听师语:来到寺庙,合掌表示虔诚,准备聆听高僧的教导,象征着对智慧的渴求。
  4. 一似敲冰清耳根:听师教诲时,清脆的感觉如同敲击冰面,令人心灵净化,获得启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听师语比作“敲冰”,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马急人忙”和“朝出到黄昏”,工整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美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尘世的忙碌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宗教智慧的渴求和追求内心平静的主题,反映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精神寄托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路:象征世俗的繁忙与困扰。
  • 合掌:象征虔诚与对智慧的尊重。
  • 敲冰:象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急人忙”主要描绘了什么情境?

    • A. 乡村宁静
    • B. 城市繁忙
    • C. 自然风光
    • D. 夜晚安静
  2. “合掌”在佛教中通常表示什么?

    • A. 愤怒
    • B. 尊敬
    • C. 快乐
    • D. 忧伤
  3. 诗中的“敲冰”比喻了什么?

    • A. 喧闹
    • B. 清净的心境
    • C. 冷酷的情感
    • D. 浪费时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内心情感与思考。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描写与安宁、禅意相关的境界。

诗词对比:

  • 比较雍陶与王维的诗作,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反映了两位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资料集》

相关查询

御街行·又简次公 御街行 和佳人减膳 御街行 美人斗叶子 御街行 御街行 御街行 御街行·和纫诗逸楼月夜均 御街行 御街行·时康三载升平世 御街行·一身萍梗随邮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龙字旁的字 三徙成都 星眸皓齿 极赏 偷鸡不着蚀把米 诚结尾的成语 阳乌 包含苫的词语有哪些 雷结尾的成语 背景 爻字旁的字 遁世幽居 畏爱 单人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旗鼓相当 吡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