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蚊》

时间: 2025-05-07 06:33:19

诗句

朋比趋炎态度轻,御人口给屡憎人。

虽然暗里能鑽刺,贪不知几竟杀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3:19

原文展示:


宋自逊

朋比趋炎态度轻,
御人口给屡憎人。
虽然暗里能鑽刺,
贪不知几竟杀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蚊子与人之间微妙而紧张的关系。蚊子成群结队,依附于权势者,态度轻浮,常常惹人厌。尽管它们在暗处能够叮咬人,但因贪婪而迷失自我,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的灭亡。

注释:

  • 朋比:指结成伙伴或团体。
  • 趋炎:指追随权势,趋附于有权有势的人。
  • 御口:指朝廷或权贵的口中,意指权威或权势的所在。
  • 给屡憎:指经常被人厌恶。
  • 暗里:指在暗处,隐秘地。
  • 鑽刺:指用刺针叮咬。
  • 贪不知几:贪婪到不知自己有多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自逊,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较为冷门的诗人,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思考。其风格清新,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与人际关系复杂的时期,诗人借蚊子这一微小生物,寓意人类在纷繁复杂的权力游戏中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思考。

诗歌鉴赏:

《蚊》是一首通过蚊子这一小生物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清醒之作。诗中以蚊子为载体,表达了对攀附权贵、趋炎附势者的批判。诗的开头“朋比趋炎态度轻”,通过对蚊子群体行为的描写,隐喻了那些迎合权力的人的轻浮与无知。蚊子的存在不仅令人为之厌恶,更折射出人类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毫无节操地依附于他人。

“御人口给屡憎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可憎之处。诗人在这里展示了蚊子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尽管蚊子在暗中叮咬,但这种行为最终可能使其自取灭亡。“贪不知几竟杀身”则是对这种无知与贪婪的总结,警示人们在追求利益时,需警惕自我毁灭的可能。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社会现象的阴暗面,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朋比趋炎态度轻:蚊子成群结队,追随权势者,态度轻浮,反映出一些人对权力的依附。
  • 御人口给屡憎人:蚊子在人们的口中频繁出现,令人厌恶,表现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 虽然暗里能鑽刺:蚊子在黑暗中能够叮咬人,暗示人们在暗中进行的恶行。
  • 贪不知几竟杀身:贪婪导致蚊子最终可能自取灭亡,警示人们应警惕贪婪的后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蚊子作为人类社会中某些人的隐喻。
  • 拟人:通过描写蚊子的行为,赋予其人类的特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蚊子的生存状态,揭示了人类社会中趋附权贵与贪婪的现象,警示人们面对诱惑时应保持清醒,避免因贪婪而导致自我毁灭。

意象分析:

  • 蚊子:象征着依附权力、趋炎附势的人。
  • 黑暗:暗指社会的阴暗面与人们的隐秘行为。
  • 刺针:象征着对他人的伤害与自我毁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朋比趋炎”的意思是: A. 一起追求权力
    B. 朋友之间的竞争
    C. 互相帮助

  2. “贪不知几竟杀身”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蚊子很贪婪
    B. 贪婪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C. 蚊子喜欢叮人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蚊子
    B. 讽刺趋附权贵的人
    C. 描绘自然界的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蚊》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在对社会现象的描绘上有所相似,前者通过蚊子讽刺人类的贪婪与无知,后者则通过高峰的壮丽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态度的反思。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顾尚书家御香歌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四月二十九日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 赠李研斋太史 酬许元锡 早发望亭 冬日过农部伯父园亭感赋 其一 寄上柏乡魏贞庵先生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四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三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慨然允诺 鹿字旁的字 铓刃 意在笔前 包含破的成语 显论 包含势的词语有哪些 进贤退佞 响糖狮子 馬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鱼沉雁落 唐虞之治 有奇 漠不关心 米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