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

时间: 2025-04-26 02:21:25

诗句

船於镜面入烟丛,寺在湖心更柳中。

暮色欲来吾欲去,其如南北两高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1:25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船于镜面入烟丛,寺在湖心更柳中。
暮色欲来吾欲去,其如南北两高峰。


白话文翻译:

船只在如镜的湖面上驶入烟雾缭绕的树林,寺庙位于湖心,更加被柳树环绕。
夕阳的余晖即将消失,我也想要离开这里,仿佛面临南北两座高峰。


注释:

字词注释:

  • 镜面: 比喻湖面平静如镜,反射出周围的景物。
  • 烟丛: 指雾气弥漫的树林。
  • 湖心: 湖的中央部分。
  • 暮色: 傍晚的光线,指天色渐暗。
  • 吾欲去: 我想要离开。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南北两高峰”可能暗指两座高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观察描绘自然景物与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览西湖时的感受,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西湖是当时文人墨客常游之地,此诗反映了他在此处的静谧心境。


诗歌鉴赏: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是杨万里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船于镜面入烟丛”描绘了湖面如镜的平静,船只在其中行驶,形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寺在湖心更柳中”则通过寺庙与柳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暮色渐来,诗人面临即将离开的时刻,生出淡淡的惆怅。最后一句“其如南北两高峰”,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与高远的理想结合,既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风景,也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船于镜面入烟丛: 描写船只在湖面上行驶,湖面如镜,映出周围的景色。烟丛指的是雾气缭绕的树林,增添了神秘感。
  • 寺在湖心更柳中: 寺庙位于湖的中央,更加被柳树环绕,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 暮色欲来吾欲去: 夕阳即将西沉,诗人内心生出离开的念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其如南北两高峰: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临选择或离别的复杂心情,南北高峰象征着方向和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湖面比作镜子,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 句子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旅行与探索,代表着诗人的心境。
  • 镜面: 象征着平静与和谐,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 : 代表柔美与婉约,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暮色: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高峰: 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达对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船于镜面”指的是什么? A. 船在湖面上
    B. 船在江河中
    C. 船在海洋中

  2. 诗人想要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A. 夜色渐浓
    B. 船破了
    C. 有人叫他

  3. “其如南北两高峰”中的高峰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诗人的理想
    C. 离别的惆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杨万里的《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作品更加关注高山的雄伟与壮丽,而杨万里的诗则偏向于湖泊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喜迁莺·街鼓动 赠边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登咸阳县楼望雨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谒金门·空相忆 含山店梦觉作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稻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俣俣 木字旁的字 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麻字旁的字 断袖余桃 高卢战争 雨备 飞来横祸 堙谷堑山 馬字旁的字 择邻 世人皆知 月字旁的字 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当轴处中 鹿弁 頁字旁的字 包含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