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园中书事二绝》

时间: 2025-05-02 01:09:10

诗句

坐嗅白莲药,卧看青竹枝。

间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9:10

原文展示

坐嗅白莲药,卧看青竹枝。
间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白话文翻译

我坐着嗅闻白莲的香气,躺着欣赏青竹的枝叶。
在书斋中难以入眠,起身读起了圣俞的诗篇。

注释

  • 坐嗅:坐着闻香,表明一种悠闲的状态。
  • 白莲药:指的是白莲花,白莲的香气清新宜人。
  • 卧看:躺着欣赏,表现一种放松的姿态。
  • 青竹枝:青色的竹子,象征着清雅与生机。
  • 间斋:指书斋,小空间的意思,环境清静。
  • 不成寐:无法入眠,表现出心中思绪的纷乱。
  • 起读:起身读书,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
  • 圣俞诗:指的是杜甫的诗,杜甫字子美,号杜工部,前人称其为“圣”,表达对其诗歌的敬仰。

典故解析

“圣俞”即杜甫,字子美,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方面。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其作品常常反映民生疾苦,与司马光提倡的儒家精神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倡导儒家思想。他的诗歌作品不多,但风格多为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园中书事二绝》创作于司马光晚年,正值他隐居于涑水之滨。此时他已卸任,专心于学术研究,心境宁静,常以自然为伴,寄情于诗。诗中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学问的追求。

诗歌鉴赏

《园中书事二绝》以简单的日常场景描绘了司马光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渴望。首句“坐嗅白莲药”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又象征着清雅与高洁。白莲在古代文化中常与清白、高雅相联系,暗示着诗人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第二句“卧看青竹枝”则更加强调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青竹象征着坚韧与生机,反映出他在宁静环境中对生活的思考。接下来的“间斋不成寐”直白地表达了他因思考而失眠的状态,显示出他内心的求知欲与思索的深度。

最后一句“起读圣俞诗”,将诗歌的主题提升至文化和历史的高度,表明他对杜甫诗作的崇敬与对古代文化的反思。这种将个人生活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坐嗅白莲药:描绘诗人坐着,嗅闻白莲的香气,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情态。
    • 卧看青竹枝:躺着看青竹的枝条,进一步增强了与自然的亲近感。
    • 间斋不成寐:在书斋中无法入眠,暗示内心的思绪繁杂。
    • 起读圣俞诗:起身阅读杜甫的诗,反映出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莲和青竹的描写,象征诗人高洁的品德和生命的坚韧。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体现出一种高洁的生活理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白莲:象征着高洁、纯洁,通常与美德相连。
  • 青竹:象征着坚韧和生机,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 书斋:代表着文化和学问的追求之地,诗人内心追求的表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莲药”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高洁的品德
    C. 个人的烦恼

  2. 诗人为何无法入眠? A. 外界的噪音
    B. 对知识的渴望
    C. 身体疲惫

  3. “圣俞”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怀,但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历史动荡中的个人思索。
  • 王维《竹里馆》:与司马光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以竹为意象,表达了宁静的心境与对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司马光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神照禅师同宿 因岩亭 劝酒十四首 其七 衰荷 曲江醉后赠诸亲故 咏怀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客有说(客即李浙东也,所说不能具录其事) 营闲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告诉 三直 龜字旁的字 包含方的词语有哪些 黄帝子孙 意虑乖僻 维嵩 眼不交睫 识荆恨晚 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沈氛 山有朽壤而自崩 魚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鱼贯而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