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窗》

时间: 2025-04-28 02:03:22

诗句

临风梳短发,萧飒晚凉新。

不识市朝客,何如江海人。

沉吟凭棐几,欹侧戴纱巾。

浊世事无尽,东窗聊放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3:22

原文展示:

临风梳短发,萧飒晚凉新。
不识市朝客,何如江海人。
沉吟凭棐几,欹侧戴纱巾。
浊世事无尽,东窗聊放神。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中梳理着短发,清冷的晚凉让人感到新鲜。
不认识那些市井之人,倒不如江海中的人来得自在。
我在桌边沉吟,侧身戴着纱巾。
浊世的事情无穷无尽,但在东窗下我可以放松心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风:在风中。
  • 萧飒:形容风凉或环境清冷。
  • 市朝客:指在市集或街道上活动的人,通常指普通市民。
  • 江海人:指生活在江海之间的人,象征着自由与悠然。
  • 沉吟:沉思吟唱。
  • 棐几:古代的一种桌子。
  • 欹侧:倾斜、侧身。
  • 纱巾:用轻薄纱布制成的头巾。
  • 浊世:指混乱的社会。
  • 东窗:指东边的窗户,象征着清晨或新生。

典故解析:

  • 东窗:在古代诗词中,东窗常被用来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也可以指代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倡导“和而不同”的思想,提倡节俭和正直,反对奢侈和腐败。其诗词风格多以清新淡雅为主,常表现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东窗》创作于司马光晚年,时值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之际。他在诗中隐含对市井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东窗》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内心的宁静。开篇以“临风梳短发,萧飒晚凉新”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接着,“不识市朝客,何如江海人”中,诗人表达了对市井繁华的厌倦,认为与其沉迷于世俗,不如追求那种海阔天空的自由。随后“沉吟凭棐几,欹侧戴纱巾”则描绘了诗人沉思的状态,显示出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浊世事无尽,东窗聊放神”更是将全诗的主题升华,表明尽管世事繁杂,诗人依然愿意在东窗之下放飞自我,享受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喧嚣的超然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风梳短发:描写诗人在微风中梳理短发,表现出一种随意和自然的生活状态。
  • 萧飒晚凉新:晚风清凉,令人感到新鲜,营造了一种淡雅的氛围。
  • 不识市朝客:表达对市井繁华的陌生感,体现出诗人的疏离与独立。
  • 何如江海人:对比市朝客与江海人,表现出对后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沉吟凭棐几:诗人在桌旁沉思,表现出一种思考的状态。
  • 欹侧戴纱巾:侧身戴上轻纱巾,展现出一种优雅和闲适的形象。
  • 浊世事无尽:浊世的繁杂琐事无穷无尽,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东窗聊放神:在东窗下放松心神,象征着诗人的内心追求与精神的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市朝客与江海人,增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拟人:将“浊世”拟人化,赋予其无尽的特征,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浊世繁杂的反思,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发:象征年轻、活力,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个性。
  • 晚凉:象征清新与宁静,寓意内心的安宁。
  • 江海:象征广阔与自由,代表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
  • 东窗: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临风梳短发”中的“短发”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活力
    • B. 传统美德
    • C. 忧伤情绪
    • D. 社会地位
  2. “不识市朝客,何如江海人”中,诗人更向往哪种生活?

    • A. 繁华热闹
    • B. 自由自在
    • C. 富贵荣华
    • D. 辛勤劳作
  3. 诗中“浊世事无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现实的热爱
    • B. 对社会的无奈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沉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在描写社会动荡时,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司马光的超然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选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了解当时的文学风貌。
  • 《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历史巨作,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其思想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吴显道五首 草堂一上人 道中寄吉父 仓颉 送彦珍 净相寺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 示公佐 和吴相公东府偶成 寄丁中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括囊避咎 包含欲的成语 乙字旁的字 绳控 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遒文壮节 喜帖 左右是左右 不冷不热 屣脱 彐字旁的字 不通文墨 王室如毁 本纪 己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包含钩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