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9:29
有感今昔二首
范成大
飘风骤雨谩惊春,
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
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
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
香山宁是幸灾人?
飘风骤雨似乎在惊吓春天,
扫荡一切何必劳心费力?
天理若不公道,便不值得宽恕,
神灵若没有仁德,亦不值得崇拜。
不必为地下的枯鱼骨而忧愁,
不如在酒杯前尽情欢笑。
静静地看着这可怜又可笑的场景,
香山的景象难道真是幸灾乐祸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香山”可能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有关,代表一种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回归。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尤以小品诗著称。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此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开头的“飘风骤雨”带出一种急促与不安的气氛,紧接着“扫荡”二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世间变化的无奈与无所适从。接下来的“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则是对道德与信仰的质疑,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一种更为坦然的态度,提到“且斗尊前健犊身”,似乎在呼吁人们在逆境中仍要欢笑和享受生活。最后的“香山宁是幸灾人?”则是一种讽刺,既对自然的变化感到可惜,也对人性的冷漠表示不满。
整首诗在风雨的意象中交织着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表现出一种从容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范成大深邃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性及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飘风骤雨”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社会的动荡
C. 人生的快乐
“且斗尊前健犊身”中的“健犊”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动物
诗人对“香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美
B. 讽刺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范成大的此诗更具社会批判性,而王维则偏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