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1:04
《投寄韦右》
作者:罗隐 〔唐代〕
赤壁徵文聘,中台拜郤诜。
官资参令仆,曹署辖星辰。
幞被从谁起,持纲自此新。
举朝明典教,封纳诏书频。
禁树曾摛藻,台乌旧避尘。
便应酬倚注,何处话穷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寄托。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事件被提及,表达了对文才的渴望;中台和郤诜指代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尊重;作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却感到无奈;幞被、纲持象征着新的开始;诗中提到的朝廷典章和频繁的诏书则反映了对官场的繁杂与无奈;最后,诗人以“何处话穷鳞”表达了对友人交谈的渴望与对人生困境的思索。
作者介绍:
罗隐(835-908),字梦阮,号青溪,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崇尚文采,风格多样,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文人地位日益变化之时。诗人可能因政局和个人境遇而感到失落与无奈,寄情于友人,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慨。
《投寄韦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赤壁的提及,暗示着文人的理想与豪情。同时,作者身处官场,但感受到的却是繁杂与无奈。诗人用“官资参令仆”来反映自己的处境,既有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有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历史背景,又有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何处话穷鳞”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交谈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友人的寄托与对官场的看法,表达了在复杂社会中,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赤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个人理想
B. 友情
C. 历史事件
D. 官场生活
“何处话穷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交谈与友谊
C. 权力
D. 文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罗隐的《投寄韦右》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罗隐更侧重于文人的情感寄托,而杜甫则更关注国事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两首诗在风格和情感上有明显的差异,但都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