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28:43
泉山一方高,其高能几何。
不能千尺耳,罗浮之丘阿。
罗浮自海岸,万丈突巍峨。
以顶等高卑,未知孰为多。
此山系望远,地位累坡陀。
此山可远望,紫气腾冲和。
望之已可爱,而况来登歌。
即事既已高,万丈如吾何。
泉山的高度究竟有多高呢?
其实也不过千尺而已,
就像罗浮山那样高耸。
罗浮山自海岸而起,
直冲云霄,巍峨无比。
对比它的顶端,
高低谁更显著,何必争论?
这座山可以远眺,
它的地势层层叠叠。
这座山可远望,
紫气腾腾,气象和煦。
远远望去已经令人心醉,
更何况亲自登高吟唱。
既然已经登高,
那万丈的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介绍: 湛若水,明代诗人,字澄之,号若水,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同友人登高,意在抒发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山 其二》中,诗人通过描写泉山与罗浮山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峰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泉山一方高”引入,设问其高度,接着以“不能千尺耳”自谦,展现了诗人的谦虚态度。诗中提到的罗浮山,象征着更高的理想与追求,同时也引发对高低之争的思考,诗人以“未知孰为多”来表明高低无所谓,重要的是心灵的感受。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出一幅层峦叠嶂的美景,紫气腾腾,暗示着未来的希望与吉祥。最后,诗人感慨即使已身处高处,万丈之高又何妨,体现了对人生哲学的豁达。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意境上则融合了自然与人生的思索,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高低无所谓的豁达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诗人对泉山的高度持什么态度?
诗中“紫气”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