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浣溪沙九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7:21:37

诗句

不分群芳首尽低。

海棠文杏也肩齐。

东风万一尚能西。

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

梅儿冢畔惜香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1:37

原文展示

不分群芳首尽低。海棠文杏也肩齐。东风万一尚能西。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梅儿冢畔惜香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花开时的美景,众多花卉中,无论是海棠还是文杏,都争相开放,互不分高低。东风若是能送来西边的春意,那就更好了。听说墨江的岸边有条小路,两旁绿云般的草木与红雪般的花朵交相辉映。在梅花坟旁,我忍不住珍惜那香泥。

注释

  • 群芳:众多的花卉,指春天盛开的花。
  • 海棠文杏:两种花卉,象征春天的美丽。
  •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墨江:江名,可能指某条特定的河流。
  • 香泥:指泥土中夹杂的花香,表达对春天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740年-1800年),字子云,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借花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传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时代背景下,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常常体现在他们的诗词中。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浣溪沙》以轻快的韵调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首句“不分群芳首尽低”写出了花卉之间的和谐与美丽,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海棠文杏也肩齐”,则通过具体的花卉描写,增强了景物的真实感。诗人以“东风万一尚能西”抒发了对春风的期待,仿佛在希望春天的美好能更为广泛地传播。

“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则展示了春天的景象,绿草如茵,花开如雪,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一句“梅儿冢畔惜香泥”则通过对梅花坟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雅而又深情的气质,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春天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分群芳首尽低:表达花卉盛开的状态,彼此争辉,无高低之分。
  2. 海棠文杏也肩齐:具体描绘了海棠和文杏两种花卉,强调它们的美丽相称。
  3. 东风万一尚能西:期盼春风能带来更多的春意,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4. 见说墨江江上路:提到墨江的风景,增加地域色彩。
  5. 绿云红雪绣双堤:通过绿草和花卉的对比,营造出春天的色彩斑斓。
  6. 梅儿冢畔惜香泥:在梅花坟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卉比作交相辉映的景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增强感情表达。
  • 对仗:如“绿云红雪”,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的温柔与美丽。
  • 文杏:代表花卉的多样性与生命的勃发。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生机与希望。
  • 墨江:具体地点,增加诗的地域色彩。
  • 梅儿冢:引发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花卉是什么?

    • A. 桃花和梨花
    • B. 海棠和文杏
    • C. 梅花和菊花
  2.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珍惜?

    • A. 香泥
    • B. 生命
    • C. 财富
  3. “东风万一尚能西”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情感更为细腻。
  •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春天的猎场,表达了豪情壮志,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对楼头 全州道间 其二 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 思归偶成 题越观和方孚若韵 用谈笑青油幕为韵贺吴叔永制机 和傅山父红梅韵二首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 水龙吟(甲午寿尤制使) 道间即事亦有间而感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乚字旁的字 三不知 方程 丶字旁的字 图身忘国 脚结尾的成语 积衰新造 香字旁的字 博古知今 工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被叫 蟋蟀草 重张旗鼓 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银坑 禀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