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0:16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丘寺的喜爱,闲暇时就会去游玩。舟船在云雾缭绕的岛屿间穿行,楼阁隐现于烟雾缭绕的藤萝之中。小路通向青松的影子,寺门面临着白色的月光波光粼粼。鱼儿跳跃,烛火因此摇曳,猿猴窥视着奇怪的鸣声。红色的旗帜随风摇曳,十位穿着翠绿衣裳的女子优雅婀娜。香花衬托着华丽的罗绮,钟声掩盖了笙歌的喧闹。领地的治理已经持续了很久,游山玩水的次数也不算少。一年中游玩十二次,既不算少,又不算多。
西丘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常常出现在文人的游记和诗歌中。诗中提到的“钟梵避笙歌”,反映了诗人对宁静与喧嚣的对比,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广泛而平易,擅长写实,尤其在描写民生与社会问题方面有深刻的洞察力。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西丘寺游玩时,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闲适与对山水的热爱。
白居易的《夜游西武丘寺八韵》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不仅描绘了西丘寺的美丽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头的“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便表明了他对这一处地的钟情。接下来的各句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舟船、楼阁、青松、白月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诗中通过“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描写了夜晚的动态,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活力与生机。最后几句则反映了作者对游山的思考,既有对游历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这种将自然、人生与哲理融为一体的写作风格,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深邃的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西丘寺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淡淡的哲思,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在繁忙官场之外的精神追求。
白居易的《夜游西武丘寺八韵》主要描写了什么地方?
诗中提到的“鱼跳惊秉烛”表现了什么情景?
“摇曳双红旆”中,红旆指的是什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游历的乐趣,但白居易的诗更为细腻,多了些人情味与生活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孤独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