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6
洛阳桥
作者: 汪元量〔宋代〕
日西来到洛阳城,下马桥边信步行。
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從横。
风吹渭水秋砧急,月满秦川夜柝清。
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
日落西山时,我来到了洛阳城,
在桥边下马信步行走。
繁花似锦的红紫色已经不再,
只有青黄的草在随风摇曳。
微风吹过渭水,发出秋天的砧声,
明月高挂在秦川,夜里更显清幽。
我醉了,却无法入眠,只能听到有人在唱楚歌的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词、诗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与田园风光,情感细腻,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洛阳桥》创作于汪元量游历洛阳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个人的孤独。
《洛阳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洛阳,诗人以“日西来”开篇,展现出黄昏时分的宁静氛围。下马桥边,漫步于自然之中,诗人感受到红紫色花朵的凋零,转而关注到草的青黄,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风吹渭水,砧声急促,似乎在提醒人们,时光荏苒,秋天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景,还有思乡的情绪。月满秦川,夜的宁静又添了一层清幽。最后一句“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楚歌的唱响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离愁。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喧嚣中对孤独的沉思,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在喧嚣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紫已无花烂漫”主要表达了什么?
“月满秦川夜柝清”描绘了怎样的夜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