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听泉阁》

时间: 2025-04-30 22:06:09

诗句

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

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

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

中宵满栏月,都作玉琴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6:09

原文展示

听泉阁
作者:陈鸿

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
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
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
中宵满栏月,都作玉琴鸣。

白话文翻译

在空灵的阁楼上,风露轻轻地洒落,应该是蕴含着秋天的清新气息。
一座山峰坐落在水边,整天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
僧人的钟声在水面上回荡,寒气也使得客人感到一丝清凉。
在半夜时分,栏杆上满是明月,仿佛都成了美妙的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虚阁:指的是空旷的阁楼,临近风露。
  • :包容、蕴含。
  • 秋气清:秋天的气息清新。
  • 一山在水次:一座山靠近水边。
  • 终日:整天。
  • 响迸:声音清脆地迸发出来。
  • 僧钟:寺庙中的钟,通常用于报时或召唤信徒。
  • 寒兼客枕生:寒气使得客人枕头上生出寒意。
  • 满栏月:栏杆上都洒满了月光。
  • 玉琴鸣:像玉制的琴一样发出悦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泉声:在古代诗词中,泉水常常象征着清雅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僧钟:寺庙的钟声常常与静谧和深邃的哲理相结合,象征着内心的安宁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鸿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常融入山水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陈鸿的作品通常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士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听泉阁》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身处于静谧的环境中,耳边传来泉水的声音,心中生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禅意的领悟。

诗歌鉴赏

《听泉阁》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融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开篇以“风露临虚阁”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凉爽的秋意。接着“终日有泉声”用泉水的声响作为背景,传递出一种持续的安静与和谐。

第三句“响迸僧钟落”则增添了几分禅意,僧钟的声音回荡在山水间,仿佛提醒人们要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寒兼客枕生”则引申出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夜晚的寒意使得人心生感慨,体现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最后两句通过“满栏月”和“玉琴鸣”构建出一个梦幻的意境,明亮的月光洒在栏杆上,发出如琴声般的悦耳音律,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为人们演奏一曲动听的乐章。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暗示了人心与自然相通的哲理,使整首诗充满禅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露临虚阁:描绘清晨时分,风和露水洒落在阁楼上。
  2. 应涵秋气清:暗示这种自然现象蕴含着秋天的清新气息。
  3. 一山在水次:描述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
  4. 终日有泉声:泉水的声音整天回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响迸僧钟落:僧人的钟声在此时此地回荡,增添了空间的灵动感。
  6. 寒兼客枕生:夜晚的寒气让客人感到一丝凉意。
  7. 中宵满栏月:夜深时分,栏杆上洒满了月光。
  8. 都作玉琴鸣:月光的映照下,仿佛琴声悠扬,令人心醉。

修辞手法

  • 比喻:“都作玉琴鸣”将月光比喻成琴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风露”、“泉声”、“僧钟”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安宁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秋天的感怀,又有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禅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露:象征清新与自然的气息。
  • 山水: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
  • 泉声: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僧钟:与禅意相呼应,强调内心的安宁。
  • 明月:象征着高洁与明朗,带有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虚阁”指的是什么?

    • A. 空灵的阁楼
    • B. 一座寺庙
    • C. 山顶的小屋
  2. 诗中“寒兼客枕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的感觉
    • B. 寒冷的体感
    • C. 激动的情感
  3.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明月的声音?

    • A. 琴声
    • B. 鸣声
    • C. 风声

答案

  1. A. 空灵的阁楼
  2. B. 寒冷的体感
  3. A. 琴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听泉阁》与《静夜思》
    • 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听泉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静夜思》则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疏懒为四明何君赋 侍应平坡侍郎郊行口占二首 石门洞 山中早行 山阴秋怀 僧门 瑞安院 秋夜 秋日言怀次韵 秋日榴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自认不讳 音字旁的字 杂论 包含驼的词语有哪些 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扭曲作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髟字旁的字 良师益友 天机不可泄漏 斗宫 魚字旁的字 任令 鸟章 鼓字旁的字 摧枯振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