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7
送元绪上人游商山
姚合 〔唐代〕
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元绪上人即将出游的惜别之情。诗中提到,经过多生的修行,师父的教导让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在修行的路上仍需不断精进。溪水流淌中,钟声传来,林中昏暗时,锡杖独自发出响声。朝朝暮暮,虽未能得到你赠送的朝簪,但这次别离的情感是无法忘怀的。
作者介绍:姚合(约780-842),唐代诗人,字德明,号惭愧居士,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以五言和七言诗著称,风格清新。姚合的诗多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常有涉及。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姚合与元绪上人分别之际,表现出诗人与元绪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往风尚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送元绪上人游商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思索与不舍。首句“万法空门里”开宗明义,点明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与理解。接下来的“师修历几生”则是对修行过程的反思,表达了在漫长的修行中,师父的教导让自己有所领悟,但真正的修行却仍在继续,显示出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孤寂的自然场景,钟声与锡杖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修行者的孤独与追求。最后两句“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依依不舍。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友情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意境。例如,“溪寂钟还度”与“林昏锡独鸣”形成对仗,增强了自然景象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与友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厚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万法空门”主要指什么?
“溪寂钟还度”中“溪”象征什么?
此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姚合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侧重于内心的感悟与友谊的珍视;而王勃更倾向于对人生和前途的豪情壮志。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