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0:45
《捣练子》 ——沈瀛 〔宋代〕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
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
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
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
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
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将心中烦恼放下,就像须弥山那样高。
北斗星清晰可见,仿佛指引着南方的方向。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
请不要犹豫,也不要忧虑。
在含元殿上询问长安的消息,
想回家,可是行路太难。
将心中烦恼放下,仿佛须弥山在眼前。
百斛油麻在水上摊铺,
想要团聚,真是困难重重。
除非摆脱烦恼,才能去除愚痴。
即使无心,也仍然隔着重重关卡。
到达其中,才能真正安宁。
沈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道教思想影响其创作,关注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此诗写于作者内心烦恼、渴望归家的时刻,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挣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捣练子》通过借景抒情,细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开篇的“放下著,须弥山”便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渴望,须弥山象征着高远、宁静的境界,而诗人在此境界中寻求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分明北斗面南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方向的明确,内心的迷茫被清晰的目标所代替。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休儱侗,莫颟顸”的劝解,强调了放下烦恼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禅意的哲学思考。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意识到归家的路途艰难,借助“百斛油麻水上摊”,形象地描绘了生活中的艰难与困扰。最后,诗人总结为要达到内心的安宁,必须摆脱烦恼与愚痴,才能真正走出生活的重重关卡。
整首诗的情感在反复的强调中逐渐升华,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促使读者在感慨中反思自身的生活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探讨了烦恼与快乐的关系,强调了放下执念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放下著,须弥山”中的“须弥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幸福
B. 内心的烦恼
C. 高远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北斗”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方向和目标的明确
C. 生活中的困境
最后一句“到其中,方是安”表达了什么意图?
A. 归家的愿望
B. 内心的宁静
C. 对生活的追求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沈瀛的《捣练子》在意境上更趋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人生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