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0:18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 作者:沈瀛 〔宋代〕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
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诗的内容可以翻译为:
姑孰是一个有名的地方,黄山脚下古老的台阶巍然屹立。
秋天渐渐冷了,重阳节的天气,郊野一片澄清碧绿。
远远望去,隐隐约约能看到西州的景色,长江一带平坦如席。
怅然若失,英雄从古至今到如今,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遗迹。
吴太守,曾经文采风流的伯爵,
寻求胜景,来庆祝佳节。
成群结队的乐师,遍游南方的陌路。
胸怀江城在一边,气吞万里无敌手。
继续前行,划桨逆流而上,妖氛已息。
沈瀛,字士贞,号渔村,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豪放的词风和高远的情怀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与对历史英雄的感慨,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抱负。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诗的开头提到“姑孰名邦”,通过具体的地名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描绘了黄山的巍峨和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尤其是“长江一带平如席”,则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诗中“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感叹英雄的落寞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重阳节的庆祝,展现出一种节日的欢快气氛,诗人充满豪情,渴望通过美好的节日与友人共度良宵。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现实的感悟,展现了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描绘了姑孰这个地方的壮丽景色,黄山旁边古老的台阶高耸入云,给人以视觉的震撼。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秋天逐渐变老,重阳节的天气清新,郊野一片澄清,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远处的西州若隐若现,长江的河面平坦如席,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色。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对历史英雄的感叹,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遗迹,表现出对英雄的怀念与历史的无情。
吴太守,文章伯。
提到吴太守,表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他的文采表示赞美。
寻胜事,酬佳节。
诗人借重阳佳节寻找美好的事情,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形象地描绘出节日的欢庆场面,乐师成群,遍游南方的陌生道路。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诗人自信满满,认为胸怀江城的自己是无敌的,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向前划桨逆流而上,表明诗人勇往直前的决心,妖氛已消失,象征着清明与希望。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勇敢追求,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人情怀。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表面意义,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满江红》是谁写的?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在哪个季节?
“长江一带平如席”中的“席”是指什么?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所表现出的情感和风格的差异,展现了古诗词丰富的表现力和深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