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35:48
皂罗特髻 赋包头
作者:厉鹗 〔清代〕
胶鬟拢罢,称滑笏吴绡,摺成如水。
浅縆素额,更斜遮蝉翅。
重窥镜非关怕冷,上头初爱道随时世。
最宜淡泞,恁略施珠翠。
还把一痕绵擘,衬微微红起。
春愁困莫教半卸,到残妆秀晕分明是。
碧烟抹断,看两蛾尤细。
将发髻整理完毕,显得如同光滑的玉石,轻盈如水一般。
额头清晰可见,细腻的妆容轻轻遮住了蝉翼般的纤细。
重重地再照镜子,不是因为怕冷,而是因为对时世的感慨。
最适合的是那淡淡的妆容,稍微点缀一点珠翠。
再将那一条细腻的绵绸衣裳展开,衬托出微微的红晕。
春天的忧愁缠绕着,别让那妆容半卸,残妆映出更为显著的美丽。
碧烟缭绕,映衬出那双细长的蛾眉。
作者介绍:厉鹗,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生活琐事和女性情感,语言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对妆容和外表的关注逐渐增加,诗人通过对女性妆容的描写,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
《皂罗特髻 赋包头》是一首描绘女性妆容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性在春天时节的愁思与美丽。诗中以“胶鬟”、“滑笏吴绡”等词汇,描绘出发髻的柔美与光滑,展现出女性的优雅与细致。接着,诗人通过“浅縆素额”和“蝉翅”这样的比喻,表现出妆容的清淡与自然,传递出女性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的感慨。
在重重的镜子中,诗人不仅看到的是外在的美丽,更是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女性在追求美的同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索。最后,诗中提到的“春愁”,则将这种美丽与愁思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告诉读者,外表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妆容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流露出春天带来的愁思与忧伤,展现了女性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胶鬟”指的是什么?
a) 头发的装饰
b) 书法
c) 画作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春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b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女性的美丽?
a) 胶鬟、蝉翅、珠翠
b) 山水、花鸟
c) 战争、历史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