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0:21
满江红·人似梅花
作者:李昴英 〔宋代〕
人似梅花,峭玉立岁寒风节。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
池碎瀑声荷捧雨,径涵秋影篁筛月。唤石君错落坐庭前,红尘绝。
嫌聒耳,筝戛。慵著眼,俳优狎。
但一觞一咏,放怀开阔。涌地池亭工掩映,擎天柱石觇施设。
待枝头金颗可调羹,休轻折。
人就像梅花一样,挺拔地伫立在严寒的风雪中。新园中种下千树梅花,仿佛变成了南方的白雪。
池水破碎的瀑声,荷叶托着雨滴,小径上秋天的影子和竹子过滤的月光交织在一起。
唤来石君在庭前错落地坐着,世间的喧嚣显得无比遥远。
嫌弃那聒噪的声音,筝声戛然而止;懒得睁眼,和戏子调侃。
只需一杯酒,一首诗,放开怀抱,心境开阔。
涌起的池畔亭子巧妙地掩映着,支撑天际的柱石眺望着各处的布置。
等到枝头金色的果实可以调羹时,千万不要轻易地去折断。
作者介绍:
李昴英,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诗人借梅花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满江红·人似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个体情感的抒发。开篇用“人似梅花”来比喻人,强调了人在逆境中仍然能够保持风骨与高洁的精神。接着,诗人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运用了“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的比喻,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引入了声音与影像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体现了“池碎瀑声荷捧雨”的自然韵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唤石君错落坐庭前”,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表现出一种超然于世的闲适与放松。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强调了待时而动的智慧,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心境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对生命美好的珍惜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人似梅花”的比喻意在表达什么?
“池碎瀑声”中“碎”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唐代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对比,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但李昴英的作品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而王安石则更侧重于哲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