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2:53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杨万里 〔宋代〕
古来官职妒诗篇,
二物双违不肯全。
君被诗篇折官职,
如何又寄一新编。
古往今来,官职总是妒忌诗篇,
这两者相互排斥,无法兼得。
你因为诗篇而失去了官职,
怎么又寄希望于新编的诗书呢?
“古来官职妒诗篇”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官场与文人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诗人通过对官职与诗篇的对比,表达了文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面临的时代背景是士人对于仕途的渴望与对文学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是一首充满矛盾与思考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杨万里直面了古代文人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他们渴望在官场获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诗歌创作有着深厚的热爱。诗的开头就点明了“古来官职妒诗篇”的主题,暗示了官场对于诗人的压制和排斥。接着,诗人用“二物双违不肯全”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矛盾,指出追求官职与追求文学之间的对立。
这首诗通过直接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最后两句更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寄托在新编诗书上的无奈与困惑。这种情感既真实又深刻,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在官场与文学之间徘徊的无助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与文化创作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坚持与对官职的无奈。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官职与诗篇的对立,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仕途的向往以及对文人理想的坚持,揭示了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二物双违”指的是哪两样东西?
诗人对官职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作品,它们同样探讨了文人对官场的态度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词对比:
可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对官职的无奈,而后者则表现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