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0:13
腊夜普明寺睡觉
旅梦忘为客,檐声忽叹愁。
亲庭未差远,佛屋不胜秋。
只麽功名是,如今悟鲜不?
十年行路饱,谁不遣吾休。
在腊月的夜晚,我在普明寺中入睡,
梦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旅客,
听到檐下雨声,不禁感到愁绪。
我亲爱的家园并没有太远,
而这佛寺却让我感到秋天的凄凉。
功名究竟是什么呢?如今我是否能领悟到其真谛?
十年来的行路让我疲惫不堪,
谁能不让我在此休息呢?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以及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冬季,诗人身处普明寺,感受到秋冬交替时的愁绪。诗人在旅途中,思乡之情愈发强烈,反映了他对人生与名利的思考。
这首诗以“腊夜”开篇,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暗示着冬季的寂寞与凄凉。诗人通过“旅梦忘为客”的表述,体现了他在佛寺中逐渐忘却身为外客的身份,带有对归属感的渴望。随后,檐下的雨声将他从梦中唤醒,愁绪随之涌上心头,显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亲庭未差远”一句,点出了他内心深处仍对家园的眷恋,而“佛屋不胜秋”则将这种情感与佛教环境结合,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只麽功名是,如今悟鲜不”则是对功名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显示出他在名利与内心宁静之间的挣扎。
最后两句“十年行路饱,谁不遣吾休”,既是感叹自己十年的漂泊生活,也在呼唤一个可以休息、反思的空间,流露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功名的反思及对归属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怎样的?
“十年行路饱”中的“饱”字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