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13
改业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先生老去饮无兴,
居士病来闲有馀。
犹觉醉吟多放逸,
不如禅定更清虚。
柘枝紫袖教丸药,
羯鼓苍头遣种蔬。
却被山僧戏相问,
一时改业意何如。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饮酒吟诗的厌倦和对修身养性的向往。随着年纪的增长,作者发现饮酒的兴致逐渐减少,而在居士生病时,他的闲暇时间又显得多余。尽管他仍然喜欢醉中吟诗,但总觉得不如通过禅定修心来得更加清净和虚静。诗中提到的柘枝和羯鼓暗示了修行中药物和农耕的元素,最后他被山中的僧人问起改业的意图,给他带来了思考。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而广受欢迎。他的诗作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主题,广泛流传。
《改业》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自身修养的深刻反思时期。随着年岁渐长,他逐渐对过往的放纵生活产生了厌倦,开始寻求更为清净的生活方式。
《改业》是一首体现白居易晚年心境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饮酒吟诗的厌倦以及对禅定修身的向往。诗的开头,白居易对自己年老和无心饮酒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状态的真切体验。随着身体的衰老,饮酒的乐趣渐渐消失,而在闲暇时光中,他反而感到无所适从。接着,作者通过对醉吟的否定,强调了禅定的清静和虚无,展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柘枝和羯鼓的意象,暗示了道教的修行和农耕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一联中,山僧的提问,让作者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道路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反思,也是对传统文化和修行理念的赞美,展示了白居易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白居易在诗中对饮酒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柘枝”和“羯鼓”象征什么意思?
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被山僧问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