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居杂咏 其八》

时间: 2025-05-06 02:50:20

诗句

茅茨八九椽,中有插架轴。

琅函与贝叶,落落皆在目。

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

困即抱之眠,拥鼾宁厌熟。

不知老将至,一时肯载腹。

此乐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0:20

秋居杂咏 其八

原文展示:

茅茨八九椽,中有插架轴。
琅函与贝叶,落落皆在目。
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
困即抱之眠,拥鼾宁厌熟。
不知老将至,一时肯载腹。
此乐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白话文翻译:

在这简陋的茅屋里,屋顶上的几根木梁显得稀疏;
书架上摆放着一些书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我悠闲地依靠在干净的桌子旁,慢慢翻阅着书籍,
觉得困倦就抱着书入睡,舒适的鼾声让我不觉厌烦。
不知不觉间,老年将至,却依然乐于享受此刻的宁静。
这种快乐似乎无尽,人生也因此感到满足。


注释:

  • 茅茨:茅草,指用茅草盖的屋顶。
  • :屋顶的支撑梁。
  • 插架:书架,放书的架子。
  • 琅函:精美的书函,指书籍。
  • 贝叶:指用贝壳作为书写材料的书籍。
  • 疏篁:稀疏的竹林。
  • 拥鼾:指拥抱书本入睡时的鼾声。
  • 载腹:指肚子里装着知识。
  • 殊未央:乐趣似乎没有尽头。
  • 云足:感到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隐逸心境,其诗中常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秋居杂咏》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秋天居住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李弥逊在隐居时写下这些诗,表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秋居杂咏 其八》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中通过简朴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知识和自然的热爱。开篇以“茅茨八九椽”描绘出简陋的居所,透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紧接着“琅函与贝叶”则传达出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

“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读书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困即抱之眠,拥鼾宁厌熟”则描绘了他在阅读后入睡的自在,体现了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惜。这种淡然的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思考人生的无常,却又不以为意,反而对当下的快乐表示感激,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这种乐趣似乎没有尽头,使得他对生活的满足感愈加深厚。整首诗在简单的生活场景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态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茨八九椽,中有插架轴。
    描述了诗人简陋的居住环境,茅草屋顶与支撑木梁,传达出朴素的生活状态。

  2. 琅函与贝叶,落落皆在目。
    书架上书籍的丰富,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珍视。

  3. 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
    诗人悠闲地在桌边阅读,周围的竹林增添了自然的氛围。

  4. 困即抱之眠,拥鼾宁厌熟。
    描绘了诗人困倦时的自然反应,表现出对安逸生活的享受。

  5. 不知老将至,一时肯载腹。
    反思人生的无常,虽知道老去,却更愿意沉浸在当下的愉悦中。

  6. 此乐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表达了对生活乐趣的满足,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比作精神的食粮,突出其重要性。
  • 对仗:如“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句并列,展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简朴的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对生命的理解与满足,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茨:象征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 书籍:象征知识、智慧,体现诗人对学习的重视。
  • 竹林:象征宁静、清新的环境,增添了诗的自然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琅函与贝叶”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友人
    b) 书籍
    c) 食物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忧虑
    b) 满足与享受
    c) 急躁

  3. “闲依净几翻”中的“几”指什么?
    a) 桌子
    b) 椅子
    c) 书籍

答案:

  1. b) 书籍
  2. b) 满足与享受
  3. a) 桌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
  • 王维的《鸟鸣涧》: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弥逊的《秋居杂咏 其八》都展示了对生活的思考,前者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是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李弥逊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蓬岛山 横山 横山 横山 横山 横山 登石台山与胡融李揆王度周仲卿联句 次韵胡少瀹题梁王山蟠松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字旁的字 岌岌可危 史结尾的成语 倒八字的字 避重逐轻 夕字旁的字 鄣袖 捎漆 盆堂 势穷力尽 五戒 乚字旁的字 恫瘝一体 夸士 忐上忑下 同字框的字 宜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