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3
急雨残花绝可怜,
花如鸡肋雨如拳。
千金倘赎花枝怨,不为囊空惜一钱。
急促的雨打在残花上,令人十分可怜;
花就像鸡肋,雨则像拳头一般。
即使花枝怨恨千金也无法买回,
我却不会因口袋空空而感到心痛。
“鸡肋”一词源于《三国志》,用于形容一种虽然有点价值但并不重要的东西。李弥逊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无奈与惋惜。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君达,号将士生,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而著称。
此诗写作于李弥逊晚年,正值生活困顿之时。诗中通过对急雨与残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复用前韵 其三》是一首表现李弥逊对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开头以“急雨残花”引入,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景象,急促的雨水无情地打击着已经凋零的花朵,令人感到无比心痛。这里的“残花”不仅是自然的意象,更是人自我感受的象征,代表着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已经逝去。
接下来的“花如鸡肋雨如拳”则通过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花的无用与雨的猛烈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一种无奈的状态。即使花再美,也无法抵挡命运的无情打击。“千金倘赎花枝怨”表达了即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美好,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最后一句“不为囊空惜一钱”则是对物质的淡然态度,李弥逊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的超然,尽管经济困窘,但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并未减弱,从而给人以启示。
整首诗围绕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逝去的无奈感慨。
诗中“急雨”形容了什么?
“花如鸡肋”中的“鸡肋”意味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显浪漫与想象,而李弥逊则更注重现实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