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孟子·孟子去齐》

时间: 2025-05-01 02:42:54

诗句

女乐之行恨未忘,时人又为去齐伤。

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54

原文展示:

女乐之行恨未忘,时人又为去齐伤。
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女乐的离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时人对齐国的失去又感到惋惜。圣贤的出现和消失往往如此,世间的道理与运势终究要归于谁来主宰呢?

注释:

  • 女乐:古代宫廷女乐,指的是在宴会上演奏音乐的女子。
  • 去齐:指齐国的失落,可能是指历史上某种重大变故。
  • 圣贤:指有德行的圣人和贤人。
  • 出处:指圣贤的出世或出现。
  • 道运:道理和运势,可能指天命或历史的进程。
  • 主张:主宰或掌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女乐”与“去齐”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如今局势的无奈。诗中的“女乐之行恨未忘”,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追忆,更是对那段辉煌历史的追思。在作者的心中,音乐不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

接着,“时人又为去齐伤”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切关怀。齐国的失落不仅是地理上的丧失,更是精神文化的断裂。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最后两句“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将主题引向更深层的哲理思考。圣贤的出现与消逝,似乎是历史长河中的必然,而道理和运势的主宰者则引发了对历史规律的疑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迷茫和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女乐之行恨未忘:表达对当年女乐舞乐的怀念,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
  2. 时人又为去齐伤:时人因齐国的衰落而感到悲伤,反映了历史变迁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3. 圣贤出处常如此:圣贤的出现和消逝是历史常态,暗示了人类历史的循环。
  4. 道运终天孰主张:对历史进程与天命的反思,质疑谁在真正掌控历史的走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女乐”与“去齐”,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女乐与历史的美好做关联,形成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哲学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惑,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乐:象征失去的美好与欢乐。
  • 去齐:代表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断裂。
  • 圣贤:象征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 道运:代表历史的规律与命运的掌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女乐”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宫廷中的女乐手
    • C. 诗人的朋友
    • D. 一种舞蹈
  2. 填空题:诗中“时人又为去齐伤”表达了对__的惋惜。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圣贤”是指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家。 (对/错)

答案:

  1. B
  2. 齐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陈普的作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但陈普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变迁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侧重个人情感与人际关系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除夜 春暮 挽谢公王 记客语 梅花十绝 赵龙学寄阳羡茶为汲蜀井对琼花烹之 山中 简王尉借书画 易地昭武去之日与家人集新作南门书水镜壁上 独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门各户 耕稼陶渔 接二连三 破家鬻子 仰观俯察 载道怨声 包含篇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辩义 莹莹 徽典 言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略逊一筹 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