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54
女乐之行恨未忘,时人又为去齐伤。
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女乐的离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时人对齐国的失去又感到惋惜。圣贤的出现和消失往往如此,世间的道理与运势终究要归于谁来主宰呢?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对“女乐”与“去齐”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如今局势的无奈。诗中的“女乐之行恨未忘”,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追忆,更是对那段辉煌历史的追思。在作者的心中,音乐不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
接着,“时人又为去齐伤”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切关怀。齐国的失落不仅是地理上的丧失,更是精神文化的断裂。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最后两句“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将主题引向更深层的哲理思考。圣贤的出现与消逝,似乎是历史长河中的必然,而道理和运势的主宰者则引发了对历史规律的疑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迷茫和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哲学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惑,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比较陈普的作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但陈普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变迁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侧重个人情感与人际关系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