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时间: 2025-04-23 20:02:09

诗句

耻字在人为甚大,根心羞恶不容无。

所存所失分岐路,为跖为尧遂两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02:09

原文展示: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作者: 陈普 〔宋代〕

耻字在人为甚大,
根心羞恶不容无。
所存所失分岐路,
为跖为尧遂两途。

白话文翻译:

耻辱的字在人心中占据着极大的地位,
内心的羞愧和恶行是绝不能缺少的。
所存的和所失的分开了两条道路,
是走为跖的歧途,还是追随尧的正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耻字:指“耻”,即羞耻、羞愧。
  • 人为甚大:在人心中意义重大。
  • 根心:内心,根本的心理。
  • 羞恶:对羞耻和恶行的感受。
  • 所存所失:所拥有的和失去的。
  • 分岐路:分开的道路,选择的岔口。
  • 为跖:指走向卑劣的道路,源于“跖”的典故。
  • 为尧:指追随贤明的尧,象征正义与道德。

典故解析:

  • :尧是古代中国的圣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和道德的典范。
  • :指的是犬儒主义者或卑劣之人,源于《史记》中的“跖”字,代表不道德的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文见长。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哲理,关注人性与道德。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道德沦丧并存。陈普写作此诗,旨在强调道德羞耻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在道德与利益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入探讨了“耻”所代表的道德意识。开篇即指出“耻”在人的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揭示了羞耻感与自我道德的紧密联系。接着,诗人通过“所存所失分岐路”的设定,生动地描绘出人生中的选择与困惑。

在选择的岔口,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是追随尧,走向理想和道德的高峰,还是走向跖,陷入卑劣与自私的深渊。这一对比不仅使诗歌富有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自我选择的深思。通过这首诗,陈普提醒人们,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关乎道德与自我价值,只有直面耻辱,才能坚持正确的道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耻字在人为甚大:强调羞耻感的分量,指出道德感是人心的基石。
  • 根心羞恶不容无:内心的羞愧和对恶行的反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
  • 所存所失分岐路:人生有选择,拥有和失去的东西形成了不同的道路。
  • 为跖为尧遂两途:在选择的岔口,表明走向卑劣或追随道德的两种可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为跖为尧”对比两种选择,增强诗的情感张力。
  • 比喻:将人生的选择比作岔路,使抽象的道德选择具体化。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羞耻感在人生选择中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珍视道德与良知,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道德、良知。
  • 分岐路:象征选择、人生的方向。
  • 尧与跖:分别代表高尚与卑劣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耻字”指代什么?
    A. 羞耻感
    B. 书信
    C. 食物
    D. 游戏

  2. “为跖”为何意?
    A. 道德的选择
    B. 卑劣的选择
    C. 理想的选择
    D. 复杂的选择

  3. 诗歌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自然之美
    B. 人生的选择与道德
    C. 个人的奋斗
    D. 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强调道德和人性的重要性。
  • 《庄子》:探讨人生哲理与选择。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人生选择,但陈普更侧重于道德层面,而李白则强调享乐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千之侄西归 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其一 和见寄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三 归宗寺 次韵偶成 病中郭尉见访 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太后 混淆视听 飞字旁的字 未芽 不违农时 名不虚立 退屯 京堂 包含朽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颁白 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羊裘垂钓 黽字旁的字 口沸目赤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