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下·锺会》

时间: 2025-04-27 13:02:50

诗句

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锺头。

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2:50

原文展示:

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锺头。
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和感慨。诸葛亮的风流才华至今让人怀念,而山河却因为邓艾和钟会的出征而悲痛。直到今天,历史仍在忧虑吴国和蜀国的衰亡,而不应把责任全都推给夏侯惇。

注释:

  • 风流:才华横溢之意,指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 山川:自然景观,这里指代战乱带来的破坏。
  • 邓锺:指邓艾和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他们对蜀汉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 青史:指历史书籍,通常用来指代历史上的不朽之事。
  • :责备,指责。

典故解析:

  •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闻名,代表了忠臣的形象。
  • 夏侯惇:曹魏名将,忠于曹操,历史上形象正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历史题材见长,风格沉稳,常常抒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三国时期后,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忧虑和对人才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的认知与价值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诸葛风流尚未休”引入,表现出对诸葛亮才华的赞美与怀念。接着“山川为斩邓锺头”,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悲剧结合,暗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和痛苦。这一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无奈。

“至今青史忧吴蜀”,文本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对吴国和蜀国衰亡的深切忧虑,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局势的关注和思考。而“莫把知人责夏侯”则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提示后人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责任归属,要全面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省,展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葛风流尚未休”:赞美诸葛亮的才华与风范,未曾消逝,仍在后人心中。
  • “山川为斩邓锺头”:形象地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痛,以山河的悲伤反映历史的悲剧。
  • “至今青史忧吴蜀”:历史仍在提醒人们对吴国和蜀国的忧虑,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 “莫把知人责夏侯”:呼吁人们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不应简单地归责。

修辞手法:

  • 对比:诸葛亮的风流与山川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山川赋予情感,表现战争的破坏性和自然的悲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臣的怀念,呼吁人们在面对历史时要有宽容和深刻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山川:自然界的无情与战乱带来的破坏。
  • 青史:历史的见证,代表着永恒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邓艾
    B. 诸葛亮
    C. 夏侯惇
    D. 钟会

  2. “山川为斩邓锺头”中“山川”指代了什么? A. 自然风景
    B. 战争带来的创伤
    C. 死亡与悲痛
    D. 人类的愚蠢

  3. 作者对夏侯惇的态度是? A. 责备
    B. 尊重
    C. 宽容
    D. 不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锺会》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口》,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但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而陈普则着重于历史人物的责任与评价。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三国演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苦寒二首 夏日十二首 其十二 写情二首 渡洛游三乡书所见 晚春四首 赠张嘉甫 离建雄涂中 离天长寄周重实 舟行五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冲志骄 按劳分配 卝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螺蛳壳里做道场 水火不投 朱翘 包含定的成语 五云楼 豁开头的成语 细高挑儿 金字旁的字 戴眼 儿字旁的字 处之绰然 荣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