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2:50
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锺头。
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和感慨。诸葛亮的风流才华至今让人怀念,而山河却因为邓艾和钟会的出征而悲痛。直到今天,历史仍在忧虑吴国和蜀国的衰亡,而不应把责任全都推给夏侯惇。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历史题材见长,风格沉稳,常常抒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三国时期后,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忧虑和对人才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的认知与价值观。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诸葛风流尚未休”引入,表现出对诸葛亮才华的赞美与怀念。接着“山川为斩邓锺头”,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悲剧结合,暗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和痛苦。这一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无奈。
“至今青史忧吴蜀”,文本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对吴国和蜀国衰亡的深切忧虑,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局势的关注和思考。而“莫把知人责夏侯”则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提示后人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责任归属,要全面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省,展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臣的怀念,呼吁人们在面对历史时要有宽容和深刻的理解。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邓艾
B. 诸葛亮
C. 夏侯惇
D. 钟会
“山川为斩邓锺头”中“山川”指代了什么?
A. 自然风景
B. 战争带来的创伤
C. 死亡与悲痛
D. 人类的愚蠢
作者对夏侯惇的态度是?
A. 责备
B. 尊重
C. 宽容
D. 不屑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锺会》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口》,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但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而陈普则着重于历史人物的责任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