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0:39
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作者: 方干 〔唐代〕
荣启先生挟琴去,
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
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
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
未可匆匆便解携。
这首诗的意思是:荣启先生带着琴离开,厌倦了追寻灵秀的山水,怀念在岩石旁栖息的日子。窗边的月光洒落在垂下的白猿身上,竹外的溪水惊起了红鲤。习惯了采药苗来充饥的他,曾在蕉叶上写下新诗。古代贤者在河梁别离时仍感到怅惘,怎能匆忙就此分离呢?
字词注释:
“古贤犹怆河梁别”提到古代贤者的离别,这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离别故事,如阮籍的《离骚》或李白的《将进酒》中提到的别离情景,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作者介绍: 方干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友人往来的情感为题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山水诗兴起的时代,诗人以送别友人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郑台处士之间的深厚友谊。诗的开头以“荣启先生挟琴去”引入,瞬间拉近了读者的视线,带入了送别的场景。诗人以“厌寻灵胜忆岩栖”表达了对昔日安静生活的怀念,语言简练却充满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如“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幅惬意的山水画,传达了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简单追求与对创作的热情。最后两句“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则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强调了珍重友谊的情感。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自然描写,使得情感愈加深邃,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与友人郑台处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感伤与珍惜。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友谊的珍视,亦是对自然生活的眷恋,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荣启先生挟琴去”中的“挟”指什么?
A. 持有
B. 放下
C. 失去
D. 提醒
填空题:诗中提到“白猿垂树窗边月”,白猿的意象传达了_____。
判断题:诗人对郑台处士的离别感到轻松愉快。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