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06
《小雅·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又将进入炎热的季节。我们的先祖不是普通人,怎么能忍心对我如此?秋日凄凉,百花凋零。动乱已经使我受伤,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冬日寒风刺骨,四处都在飘扬风雪。百姓都在丰收,我却遭受何种灾难?山中有美好的花卉,栗树和梅树在招摇。却被废弃为残余之物,谁能知道其中的苦楚?那泉水流淌,有清有浊。我总是招来祸患,何以能安居?滔滔江水,南国的历史。为仕途拼尽全力,难道就不能有所拥有?既不是鹑鸟也不是鸢鹰,飞翔在天空之上。既不是鳣鱼也不是鲔鱼,潜藏在深渊中。山上长满蕨菜,低洼地带有杞树。君子们作歌,来表达哀痛。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具体的作者不详。它反映了周代社会的风貌,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国和人生的思考。
《小雅·四月》成诗于先秦时期,正值周朝的盛世。诗中通过四季的变换,反映社会动荡、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伤。
《小雅·四月》是一首通过四季的变换,表现人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的诗。诗中提到的“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表明了对祖先的敬仰与对现实的不满。诗人通过描绘四月的温暖和六月份的炎热,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尤其在“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一句中,秋天的凄凉与百花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往日繁荣的怀念与无奈的现实。
在“冬日烈烈,飘风发发”中,冬天的严酷与风的猛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民莫不穀,我独何害?”一句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诗人虽然尽力为国为民,但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哀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伤与失落,诗人以自然景象引入自身的感受,借景抒情,展现了对家国的思考与对命运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四季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家国、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哀叹。
《小雅·四月》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佚名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百卉具腓”是什么意思?
a) 百花盛开
b) 百花凋零
c) 百花齐放
诗中的“匪鹑匪鸢”比喻什么?
a) 高飞
b) 独立
c) 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