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狂夫》

时间: 2025-05-06 02:06:26

诗句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

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

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6:26

原文展示:

狂夫
作者:刘叉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
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
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

白话文翻译:

狂夫的妻子在唱舜帝的歌,小妻子在弹奏湘江的瑟。狂夫沉迷于游玩,归来后却仍然显得心不在焉。若不读《关雎》这篇诗,怎能了解后宫妃子的德行呢?

注释:

  • 狂夫:指的是沉迷于享乐、放荡不羁的人。
  • 舜歌:古代传说中的舜帝的歌曲,象征贤明和和谐。
  • 湘瑟:指湘江地区的瑟,代表音乐和雅致的生活。
  • 游冶:指游玩、享乐。
  • 作色:表现出特定的情绪或态度。
  • 关雎篇:指《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爱情与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叉,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反映社会风气与个人感受,风格自由奔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文人多游历享乐,诗人通过狂夫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对德行的轻视与放纵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狂夫》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沉迷于享乐的男性形象,通过对比大妻和小妻的行为,表达了对传统德行的怀疑。诗中提到的“舜歌”和“湘瑟”都与古代的贤德相关,暗示当今人们对美德的漠视。狂夫的角色象征着那种只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表现出一种对当下社会的批判。诗人通过“若不读《关雎》”的提问,强调了文化素养对认知与价值观的重要性,质疑那些沉迷于享乐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味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描绘了家庭日常的和谐与音乐氛围,但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复杂的家庭关系。
  • 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狂夫即使归来,仍然心不在焉,显示出对家庭责任的逃避。
  • 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借用《诗经》的经典之作,提出道德与德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大妻与小妻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揭示社会多元的价值观。
  • 提问:用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加深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批评了沉迷享乐而忽视道德修养的人,强调了文化与德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舜歌:象征贤德、和谐的社会。
  • 湘瑟:代表雅致与音乐,反映出一种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狂夫”指的是怎样的人?

    • A. 追求享乐的人
    • B. 志向远大的文人
    • C. 忍辱负重的人
  2. 诗中提到的“关雎篇”主要描述什么?

    • A. 战争
    • B. 爱情与德行
    • C. 自然风光
  3. 诗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 A. 赞美享乐
    • B. 反思社会风气
    • C. 描绘乡村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关雎》:同样出自《诗经》,探讨爱情与德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家庭情感的深刻描绘。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叉的《狂夫》更加重视对道德与享乐的反思,而李白则较为放纵与豪放,二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相关文献
  • 刘叉诗歌研究专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绮罗香(红叶) 绮罗香(秋思) 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八六子·扫芳林 庆宫春(水仙花) 水龙吟(白莲) 水龙吟(海棠) 摸鱼儿(莼) 如梦令 花犯·苔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苦开头的成语 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罪加一等 包含绳的成语 失之东隅 五男二女 损人益己 弋字旁的字 惯战能征 生字旁的字 子丑寅卯 黑字旁的字 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蜜香纸 窈窈 詹詹 洗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