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43
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轻装上路,夜晚渡过冰冷的河流,途中感受到寒冷的北风和纷飞的雪花。听着琵琶的凄凉乐曲,诗人感慨往日的情感再也无法重现,如今他在龙庭之上,三杯酒下肚,却难以寄出思念的信。独自在山边水边,抱着相思之苦,江边的孤雁回望,远方的人归来却是如此缓慢。当他再次回到秦淮水边,心中的忧愁又有谁能理解?面对东风,仿佛是垂杨柳的千丝万缕,令人心绪纷乱。
作者介绍:王沂孙,字元之,号浚川,宋代诗人,以词、诗和散文见长,作品多表现对故土的思念和个人情感,风格婉约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期间,借助旅途的孤独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高阳台》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王沂孙对人情冷暖和物是人非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开篇的“驼褐轻装”以及“狨鞯小队”勾勒出一幅旅行的画面,带有几分轻松的气息,但随即转入对寒冷环境的感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琵琶的凄凉调和往日情感的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逝去的岁月再难复返。
接下来的“人在龙庭”隐喻诗人身处权贵之中,却感到心灵的孤独,金卮劝酒的场景虽热闹,却无法寄托思念的情感。诗人在山水之间的独自相思,表现了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最后的“江雁孤回”传达出对归期的期待与现实的落空,秦淮水边的忧愁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内心情感的交融,深刻反映了人对情感的追求与失落,具有强烈的共鸣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人和往昔的思念,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反映出人对时间和命运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驼褐轻装”指的是什么?
A. 轻便的衣物
B. 沉重的行李
C. 富丽的装饰
D. 传统的服饰
“琵琶已是凄凉调”中的琵琶象征着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友谊
D. 挚爱
诗人面对东风的心情是?
A. 开心
B. 迷惘
C. 忧伤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沂孙的《高阳台》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更为细腻与复杂,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与浓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但王沂孙的意境更为飘渺。
以上是《高阳台》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