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4:59
野鹘性决裂,所食唯狞飞。
小鸟不入眼,拳发强弩机。
日暮未有获,岂择大与肥。
瞥下攫蝙蝠,去以填肠饥。
休笑老鸱饱,衔得腐鼠归。
这只野鹘性情刚烈,捕食的只有凶猛的猎物。
小鸟在它眼中毫无吸引力,只有强劲的弩箭发出时才显得有力。
到日落时分仍然没有收获,难道它会选择猎物的大小与肥瘦吗?
它只瞥见蝙蝠,便抓住带回去填饱肚子。
不要嘲笑老鸱吃得饱,衔着腐鼠回巢。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东海,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自然清新,富有情趣。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游历汴京时,正值黄昏,见到一只野鹘捕食的场景,感慨于自然的残酷与生存的法则。
梅尧臣的《孙曼叔暮行汴上见鹘击蝙蝠以去语於予》描绘了野鹘在黄昏时捕食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与残酷。全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现了野鹘的猛禽特性以及对捕食对象的选择。诗中“野鹘性决裂”一语,浓缩了这种鸟类的凶猛与果敢,彰显了它不屑于小鸟的强烈个性。
此外,诗中通过“岂择大与肥”句,展示了野鹘在捕食时不以猎物的大小与肥瘦为标准,反映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强调了生存的本能与直觉。在最后两句中,野鹘抓取蝙蝠的场景与老鸱的腐鼠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生存策略和阶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既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也感慨了生存的艰难,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该诗探讨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展现了猛禽与其猎物之间的残酷关系,体现出生命的竞争与生存的艰难。通过对比不同鸟类的生存策略,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野鹘在捕食时主要选择什么类型的猎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老鸱”在捕食时衔得什么食物?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赞美自然的和谐美好。(对/错)
可以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前者描绘自然界的残酷生存,后者则歌颂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情感。两者在自然描写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存哲学与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