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3:53
春雪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腊前望盈尺,奸缩不应乞。
万物及向荣,而反事凝凓。
与雨暗争能,不念伤彼茁。
虽然便消释,终是乖气律。
新阳岂惮沮,暴柳未为屈。
随风势更巧,著树媚且密。
谁将背时弃,乃欲逞果必。
摧花自作花,旋积旋已失。
上天施命令,冬春不相匹。
生物与死物,其道安可壹。
呜呼此飞雪,何为在今日。
在腊月前,期待着雪能达到一尺,而这并不是我所求的。万物都在复苏,而反倒被寒气凝固。与雨水相争,让我不忍心去伤害那些刚刚发芽的植物。虽然雪终究会消融,但却还是与春天的气候产生了矛盾。新阳光难道会畏惧沮丧吗?嫩柳并未因寒冷而屈服。随着风的力量愈发巧妙,树木的枝叶愈加茂密。谁会背弃这个时节,非要逞强去结果呢?摧毁花朵的正是自己,花瓣一旦凋零,便再也无法聚集。上天已经下了命令,冬天与春天是无法相互匹配的。生物与死物之间的道理,怎么能是一样的呢?呜呼,这些飞舞的雪花,为什么偏偏落在今天?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世南,号倪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有“梅诗”之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雪花与春天的矛盾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斗争。反映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冬天残留的无奈。
《春雪》一诗展现了梅尧臣对春雪的复杂情感。起初,诗人对雪的期待与赏析充满了诗意,然而随着诗的深入,雪的到来却与春日的气息相悖。这种对比揭示了生物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矛盾: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而雪的降临则是对生命的压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雪的柔美与生命的脆弱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此外,诗中通过“新阳岂惮沮”的句子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仿佛在说春天的阳光终将驱散寒冷,生命的力量终将战胜一切。诗人用“摧花自作花”来表达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雪带来的生命冲突,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雪的描写,探讨了自然规律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春雪》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新阳”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哪种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