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为刘改之作五首》

时间: 2025-05-06 02:35:00

诗句

江西诗社久沦落,晚得一人刘改之。

不向岭头拈取去,此衣此钵付他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5:00

为刘改之作五首

作者: 徐似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西诗社久沦落,
晚得一人刘改之。
不向岭头拈取去,
此衣此钵付他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江西诗社长期衰落的遗憾,直到后来才有了刘改之这一位诗人。诗人感叹,既然不去高山上采摘那些美好的诗篇,那么这身衣服和这只钵盂又该留给谁呢?

注释:

  • 江西诗社: 指江西地区的诗歌社团,象征着诗歌创作的繁荣。
  • 沦落: 形容衰败或不景气。
  • 拈取: 选择、摘取。
  • 衣钵: 这里比喻诗歌的传承和创作的工具,象征着艺术创作的责任和使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似道,字子文,号熙斋,宋代诗人,以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江西诗社沦落之际,刘改之的出现让人重新看到希望,诗人通过感叹诗社的衰落,表达了对诗歌传承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江西诗社的深厚感情和对刘改之的期望。前两句提到诗社的衰落,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人才缺乏的失落感。后两句则转向刘改之,意在强调他在这片荒芜之地的重要性。诗中使用的“岭头”意象不仅体现了高远的理想,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从失落到希望的转变,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艺术责任的深思,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西诗社久沦落: 描述了江西诗社长久以来的衰落,暗含对文化的忧虑。
  2. 晚得一人刘改之: 刘改之的出现,是诗社的希望与转机。
  3. 不向岭头拈取去: 诗人自我反省,既然不去追求更高的理想与成果,便感到无奈。
  4. 此衣此钵付他谁: 质问这些文化责任和传承该留给谁,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 “久沦落”与“晚得一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转折。
  • 比喻: “衣钵”象征文化的传承,隐喻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责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与对新生力量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江西诗社未来发展的思考,体现了对艺术创作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西诗社: 代表着诗歌创作与文化传承的场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岭头: 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地,暗示对更高艺术成就的渴望。
  • 衣钵: 作为文化传承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责任的认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西诗社的状态是什么?
    A. 繁荣
    B. 沦落
    C. 兴起
    D. 发展

  2. 刘改之在诗中代表什么?
    A. 诗社的衰落
    B. 希望与新生
    C. 传统文化
    D. 个人成就

  3. “岭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与追求
    C. 过去
    D. 未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文化与时代的思考。

诗词对比:
徐似道与李白在对待文化传承方面有相似之处。李白通过豪放的诗风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而徐似道则通过对诗社现状的反思,展现出对文化责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似道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京口送别王四谊 贻丁主簿仙芝别 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 杂咏五首。架檐藤 杂咏五首。石子松 述华清宫五首 渭桥北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字旁的字 艰梗 秀擢 中流击楫 筹结尾的成语 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磊浪不羁 专精覃思 平收 以肉喂虎 铁肩 龝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重峦复嶂 攒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