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47
诗词名称: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作者: 孙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把笔临芳不自怡,首征章句促妖期。
已惊常调言多鄙,遽捧高吟愧可知。
绝代贞名应愈重,千金方笑更难移。
狂歌狂醉犹堪羡,大拙当时是老时。
提笔面对这美好的花朵,却无心欣赏,写下的诗句急于表达我对春天的渴望。
我已惊觉常常的调子显得粗鄙,急忙高歌吟唱,心中愧疚自知。
绝世的贞操名声应更加珍重,千金的笑声更是难以转移。
纵使狂歌醉舞,仍然令人羡慕,然而当年大拙之举如今看来却是老朽。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备受推崇。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未开牡丹之际,与友人相约吟诗作乐,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及对自身诗才的自省。
此诗以“未开牡丹”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期待。开篇“把笔临芳不自怡”,透露出一种急切和不安的心情,尽管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诗人却感到内心的惆怅。这种情感的对比,展示了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反思常用的诗句风格,感到有些平庸,急于摆脱这种状态,试图以高歌来提升境界,这反映了他对自身创作水平的不满与追求。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一种人生哲学,尽管狂欢歌唱令人羡慕,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对贞洁名声的珍视与坚持,这种反思让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牡丹作为春天的代表,既象征着美丽与富贵,又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比(如美与愁、狂欢与反思)、象征(牡丹象征美好时光)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自身创作水平的反思,探讨了人对美与价值的追求,以及在狂欢背后的人生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牡丹”象征什么?
诗人在诗中对自身的创作感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