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17
作者: 苏轼 〔宋代〕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花开时节雨连风,却向霜余染烂红。
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当时只道鹤林仙,能遣秋花发杜鹃。
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
不分清霜入小园,故将诗律变寒暄。
使君欲见蓝关咏,更倩韩郎为染根。
一朵妖艳的红花,像翠色一样要流动,春光照耀下显得雪霜都感到羞愧。
工匠只想展示新的巧思,不让闲花得到太多休息。
花开时节,雨水连绵伴着风,却使霜后留下的红花显得更加艳丽。
阳光偷偷地泄露出来,这其中的心思我未曾相信是天工所造。
当时只觉得仙鹤在林中,能够让秋花绽放如杜鹃。
谁会相信诗能够反转造化,竟能使霜花展现春天的妍丽。
不分清霜的寒意进入小园,所以用诗的格律来变换寒暄。
使君想要看到蓝关的咏叹,更请韩愈为此染根。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历任多地官职,政治生涯起伏不定,深受百姓爱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日,正值寒冷之际,苏轼借牡丹之美,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与美好,诗中通过描绘牡丹的盛开,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苏轼在寒冷的冬季,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花的艳丽,更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诗中的“妖红”与“翠欲流”,形象地描绘出牡丹的美丽与生命力,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诗中提到的“化工”和“闲花”,则反映了诗人对工艺与自然之美的思考。他认为工匠的巧妙造作不及自然中的花朵那样生动鲜活,这种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同时,诗中通过“漏泄春光私一物”,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悄然流露,令人倍感温暖。苏轼将自己置于自然中,感受着春的气息,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力的赞颂,苏轼通过牡丹的盛开传递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希望,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妖红”主要形容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化工”指的是____。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错)
对比苏轼与李白的花卉描写,苏轼的牡丹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而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则表现出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