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5:14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今天南风吹来,吹得庭前的竹子摇曳不定。
竹子的低吟和高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是甲刃相撞。
这萧瑟的风雪之意,竹子能被折断,但不能被侮辱。
风雨过后,竹子已经恢复了生机,宛如散落的青玉。
故乡如今又有什么呢?秋雨中荒凉的篱笆上开着菊花。
这位朋友你安好否?归来时请打扫南轩的绿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歌、散文、词曲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苏轼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是苏轼在经历政治风波、被贬后的创作。此时的他身居他乡,心中常怀故乡之情,诗中借竹子表达对精神和品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怀。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线,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今日南风来”引出了整个场景,南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预示着生命的活力。接下来的“吹乱庭前竹”,生动描绘了竹子在风中的摇曳,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通过声音的描写,强调了竹子的独特韵律,展现了其独立而坚韧的特性。诗人以“可折不可辱”来突出竹子的坚韧品格,表达了他对清白与高洁的追求。这种精神反映了苏轼自身的处世态度,尽管身处逆境,依然保持高尚的气节。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则展现了竹子在风雨后重焕生机的美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诗的最后两句转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关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故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整首诗主题围绕竹子展开,通过竹子的形态和精神,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朋友的关心。它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今日南风来”意指什么?
在诗中,竹子被比作什么?
“可折不可辱”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