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3:10
李潮八分小篆歌
作者:杜甫 〔唐代〕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这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苍颉的鸟迹已然模糊,字形的变化如同浮云飘渺不定。陈仓的石鼓已被误解,大小二篆演变为八分。秦朝的李斯和汉朝的蔡邕,之后的书法家却无人知晓。峄山的碑刻被野火焚毁,枣木上的刻字因肥厚而失真。苦县的光和尚立碑,书法讲究的是瘦硬之美,方能契合神韵。可惜李斯和蔡邕的风范再也难以寻觅,我的侄子李潮在书法上已显才华。尚书的韩择木,骑曹的蔡邕二人相邻。自开元以来,八分书体已经产生,李潮也有了两个弟子成为三个人。更何况李潮的小篆逼近秦相,快剑长戟如同相向而立。八分书法一字值千金,蛟龙盘旋,肉体的强壮也显得无力。吴郡的张颠夸耀草书,然而草书并非古代的雄伟。岂能比拟我的侄子李潮,他不流于浮夸,丞相和中郎皆是风范。巴东见到李潮,过了一个月求我作歌。如今我衰老、才力薄弱,李潮啊李潮,我该对你说些什么呢?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他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国家动荡,诗人身处困境。他对书法艺术的描绘,不仅是对个人才子李潮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追思与惋惜,反映出他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后辈的期待。
《李潮八分小篆歌》是一首寄托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热爱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古今书法的对比,表达了对李潮书法才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过往书法大家的怀念。诗中提到的苍颉、李斯、蔡邕等人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敬重。
杜甫对书法的理解深入而独到,他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精神和气质的体现。诗中提到“书贵瘦硬方通神”,强调了书法的线条的修长与力量,传达出书法艺术的内在美感。同时,诗中对李潮的称赞,虽是对个人的认可,却也反映出诗人对书法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的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杜甫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书法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对未来的寄托者,表达了对后辈艺术家李潮的殷切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追溯与感慨,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后辈才俊的期望。杜甫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体现出对国家文化未来的关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潮的书法风格是?
杜甫在诗中对哪个历史书法家表示惋惜?
“书贵瘦硬方通神”是强调书法的哪一特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