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0:59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
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北门的英俊少年,身形魁梧气宇轩昂。
秋天到了,骏马肥壮强健,弓箭搭弦射向汉月。
自古以来,强敌就是一个隐患,诗人对此早有厌倦。
修德以引纳来者,羁绊的关系固然不会断绝。
为何倾国而至,出入在金色的宫阙之间。
中原地区有驱逐的迹象,隐忍之策正是此物。
公主歌唱黄鹄,君王指向白日。
连绵的云朵聚集在左侧,百里之内白雪皑皑。
长戟之下,鸟儿不再飞翔,哀笳声在黎明时分凄咽。
田家最为恐惧,麦子倒伏桑树折断。
沙苑边缘临近清渭河,泉水芳香草木丰美。
渡河不需船只,千骑常常奔腾如烈火。
胡尘越过太行山,杂种混杂入京城。
留住花门,原野渐渐变得萧瑟。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留花门》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融合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留花门》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切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北门的英俊少年,象征着国家的希望与力量,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强敌的警惕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百里见积雪”和“泉香草丰洁”,表现了对家乡的依恋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则揭示了外族入侵带来的恐惧,表现了对民族危机的深思。
整首诗中,杜甫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此外,诗人以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得《留花门》成为杜甫重要的诗作之一。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描述北门的英俊少年,暗示勇敢与力量。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丰收,马匹强壮,暗含即将到来的战斗。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
表达了对敌人的警惕和对战争的厌恶。
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通过修身齐家,寄希望于道德的力量来引导他人。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质疑外敌为何能侵袭国家。
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反映出国家危机的隐忍与斗争。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体现出宫廷内外的安宁与美好。
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描绘出壮阔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
引入了悲伤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残酷。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反映出农民的苦难与对未来的恐惧。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
描述美好自然,暗含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体现出战斗的紧迫感与气氛。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
直面民族危机,表达忧虑与不安。
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结束时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民生困苦,体现出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诗中“胡尘逾太行”中的“胡”指的是哪个民族?
诗中“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