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杜元颖相公》

时间: 2025-05-07 08:56:42

诗句

学士金銮殿后居,天中行坐侍龙舆。

承恩不许离床谢,

密诏常教倚案书。

马上唤遮红觜鸭,船头看钓赤鳞鱼。

闲曹散吏无相识,犹记荆州拜谒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6:42

原文展示:

学士金銮殿后居,
天中行坐侍龙舆。
承恩不许离床谢,
密诏常教倚案书。
马上唤遮红觜鸭,
船头看钓赤鳞鱼。
闲曹散吏无相识,
犹记荆州拜谒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銮殿后居住的学士身份,身处权贵之地,侍奉皇帝的情景。作者承受着皇恩,不敢轻易离开床榻,常常接到密谕,要他继续在案前书写。诗中提到他在马背上呼唤红嘴鸭,而在船头则悠闲地钓着赤鳞鱼。尽管周围的闲散官吏与他并不相识,作者依然记得当初在荆州拜谒时的情景。

注释:

  • 金銮殿:皇帝的宫殿,象征权力与尊贵。
  • 龙舆:皇帝的车驾,表示作者侍奉皇帝。
  • 承恩:接受皇恩。
  • 密诏:秘密的命令。
  • 红觜鸭:一种鸟类,可能象征着某种富贵或美好。
  • 赤鳞鱼:指色泽鲜艳的鱼,象征着丰收与美好生活。
  • 荆州:地名,作者曾在此拜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910),字季常,唐代诗人,活跃于晚唐时期。他以清新秀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常常描绘日常生活的点滴和自然景观。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王建在权贵之地的生活,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经历和感受。他对权力的依附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上杜元颖相公》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权贵生活中的身心状态。首联“学士金銮殿后居”直接点明了身份,金銮殿作为皇宫的象征,暗示着作者在权力中心的地位。然而,随之而来的“承恩不许离床谢”,则隐含着一种无奈的臣服,暗示着身处权力之下的束缚感。

诗中描绘的日常场景如“马上唤遮红觜鸭”和“船头看钓赤鳞鱼”,则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生活美好细节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平淡而充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闲曹散吏无相识”一句,透露出他在权贵生活中难以交心的孤独感。最后一句“犹记荆州拜谒初”则是对往昔的追忆,表现了对初识时光的怀念与感伤。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权力的依附,又有对自由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士金銮殿后居:作者在皇宫的居所,表明其高贵的身份。
  2. 天中行坐侍龙舆:描绘他在皇帝身边侍奉的情景,体现对权力的依附。
  3. 承恩不许离床谢:透露出在权力中心生活的无奈与约束。
  4. 密诏常教倚案书:表明他被命令常常在案前书写,传达出工作的繁重。
  5. 马上唤遮红觜鸭:描绘一种悠闲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的向往。
  6. 船头看钓赤鳞鱼:继续展示闲适的生活情景,反映对自然的热爱。
  7. 闲曹散吏无相识:表达在权贵之中孤独的感受。
  8. 犹记荆州拜谒初:怀念过去的经历,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上唤遮红觜鸭,船头看钓赤鳞鱼”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金銮殿与龙舆的描写,隐喻着权力与地位。
  • 意象:采用自然意象(红觜鸭与赤鳞鱼),提升诗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权贵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表现了对权力的依附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銮殿:象征权力与地位,暗示着作者在权贵生活中的约束。
  • 红觜鸭:象征富贵与美好,反映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赤鳞鱼:象征丰收与美好,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荆州:代表过去的美好回忆,承载着失落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的《上杜元颖相公》主要描写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权贵生活与内心感受
    C. 战争场景
    D. 乡村生活

  2. 诗中提到的“龙舆”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书房
    B. 皇帝的车驾
    C. 船只
    D. 马车

  3. 诗中“犹记荆州拜谒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现状的满意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建与白居易的作品均描写了生活的细节与人情,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侧重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而王建的《上杜元颖相公》则偏向于对权贵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由的渴望,二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王建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寄府吏 寄远曲 寻仙 宿广德寺寄从舅 哭丘长史 别离曲 春堤曲 没蕃故人 送杨少尹赴凤翔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士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歪缠 威福由己 水流 牡丹亭 秃宝盖的字 众议院 暴衣露冠 残茶剩饭 云散风流 守约施搏 齐开头的成语 斯巴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