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4:50
原文展示: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
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
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
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
白话文翻译:
鸟儿在桑树叶间鸣叫,绿色的枝条柔软而细腻。
我伸手去攀摘,手指却触近了,随即放下了长长的钩子。
田野上黄花盛开,骑白马的少年在游玩。
我所思念的人难道会回头看我吗?那位佳人正站在高楼之上。
注释:
- 鸟鸣桑叶间:鸟儿在桑树的叶子之间鸣叫,描绘出自然的生动景象。
- 绿条复柔柔:绿条指的是桑树的枝条,柔柔形容其柔软。
- 攀看去手近:攀摘桑叶,手伸过去近了。
- 放下长长钩:长长的钩子可能指的是用来摘桑叶的工具,放下意味着不再摘取。
- 黄花盖野田:野田中开满了黄色的花朵。
- 白马少年游:骑着白马的年轻人在田野中游玩。
- 所念岂回顾:所思念的人难道会回头看我吗?
- 良人在高楼:佳人身处高楼,暗示距离和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766年-830年),字子云,号少微,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王建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采桑》创作于王建的中年时期,可能与他当时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有关。诗中描绘了农田的宁静与美丽,折射出诗人内心对自然和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采桑》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情感。开篇“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攀摘桑叶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朴实的生活状态。
在“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中,黄花与白马构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自然的丰富。此时的画面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表达了对远方佳人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王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鸟鸣桑叶间:鸟鸣声与桑叶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 绿条复柔柔:绿条的柔软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攀看去手近:手的接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放下长长钩:这个动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矛盾。
- 黄花盖野田:黄花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 白马少年游:少年骑马的形象象征着青春与自由。
- 所念岂回顾: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与期待。
- 良人在高楼:高楼象征着距离与难以触及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黄花”与“白马”来象征青春与自然的美好。
- 拟人:通过鸟鸣来增强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与对爱情的思考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桑:代表农村生活的朴实与自然。
- 黄花:象征希望与丰收。
- 白马:象征青春与浪漫。
- 高楼:象征着距离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包括哪些元素?
- A. 鸟、桑叶
- B. 高楼、大海
- C. 山、雪
- D. 火、风
-
“良人在高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显孤独感。
- 《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情感上更为积极向上,与《采桑》的思念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