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11:39
作者: 王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此官出入凤池头,通化门前第一州。
少华山云当驿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空闲地内人初满,词讼牌前草渐稠。
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
自来不说双旌贵,恐替长教百姓愁。
公退晚凉无一事,步行携客上南楼。
这位官员常常出入于凤池之头,通化门前是第一州。
少华山的云彩在驿站上升起,小敷溪的水流入城中。
空地上人越来越多,词讼牌前的草也渐渐稠密。
报状拆开知晓及时的雨,赦书宣告喜庆没有囚犯。
自古以来不谈双旌的尊贵,唯恐会让百姓长久愁苦。
官员晚退时光凉爽,步行带着客人上南楼。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描写地方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建任华州官员期间,表达了他对地方治理和百姓生活的关怀。
《赠华州郑大夫》是一首从日常生活切入,展现官员职责与百姓关系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华州的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展现了王建对郑大夫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的关切。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官员出入的场景,显示出郑大夫的权力与责任。接着,诗人在少华山与小敷溪之间的描绘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惬意。随着人群的增加,词讼牌前渐渐稠密,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繁杂与官府事务的繁重。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公正与良善的执政理念。报状拆开后,得知及时的雨水,象征着良好的治理带来的丰收与安定,赦书的下发又带来了一片欢愉,展现了郑大夫的仁政。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王建对官员的期待与警示,双旌的尊贵不应成为百姓的负担,反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整首诗在描绘地方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地方官员良政的赞美,同时强调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展现出作者对百姓安宁生活的关切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池”是指什么?
诗中描写的“赦书”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建的《赠华州郑大夫》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前者关注社会治理与百姓生活,后者则注重历史情怀与个人感受,体现出不同的诗歌主题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