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7:00
题柱国寺
作者: 王建 〔唐代〕
皇帝施钱修此院,
半居天上半人间。
丹梯暗出三重阁,
古像斜开一面山。
松柏自穿空地少,
川原不税小僧闲。
行香天使长相续,
早起离城日午还。
这首诗描写了柱国寺的修建和景观。皇帝拨款修建这个寺院,使得它既有天上仙境的感觉,也有世间的气息。红色的阶梯通往三重高阁,古老的佛像斜倚在山的一侧。松柏树木在空旷的地方生长稀少,而田野上小僧们悠然自得,无需交税。香客们像天上的使者一样络绎不绝,早起离开城镇,午后又返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山水、寺庙等景物,诗作多反映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题柱国寺》创作于唐代盛世,皇帝对佛教的支持和寺庙的建设反映了社会对宗教的重视。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与对人世繁华的思考。
《题柱国寺》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观的诗,展现了王建对宗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篇即以“皇帝施钱修此院”引入,展现了国家对宗教文化的重视,暗示了国家与宗教的密切关系。接着,诗人描写了寺庙的布局和环境,运用“丹梯暗出三重阁”来形象表现寺庙的高耸和神秘感,使人产生仰望的敬意。诗中“古像斜开一面山”则通过佛像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超然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小僧和香客的描写,展现了寺庙内的生机与闲适。松柏的稀少与川原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寺庙作为人间与天上交界的特殊空间,既有神圣的宗教气息,又有世俗的安宁与闲适。最后一句“早起离城日午还”则表现了信仰者的虔诚与规律生活,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兼具宏伟与细腻,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寓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柱国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宗教的崇敬与世俗生活的平和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皇帝施钱修此院”表达了什么?
“丹梯暗出三重阁”中的“丹梯”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